繁荣背后的隐忧
一片叫好声中,乡村火了,“慢生活”“自然态”“纯田园”叫好声一片,各种赞誉与愿景遍布各大媒体,也成为地方政府新的政绩表现。然而,繁华背后却多有隐忧,如果不给予清醒的认识,不久之后我们将会尝到自己种下的苦果。
首先,多数乡村游产品重复性明显,一个县级区域打出十几、甚至几十个乡村游品牌,几乎每个乡镇都有。然而,这些产品有着同样的文化、类似的景观、重复的农家菜,同质化的产品带来的是重复化的建设和恶性竞争的隐患。
其次,缺乏统一管理,缺乏品质管理,导致产品品质不断下降,也引发众多投诉和纠纷。农家菜的鸡号称散养却来自养鸡场,卫生管理不到位,服务意识基本靠自觉……凡此种种弊端,已经逐渐显露出来,极大地损害了乡村游这个整体概念。
第三,产品单一,行程乏味。多数乡村游是以原生态山林、水域和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建筑作为主要卖点,但由于大部分乡村游产品营销半径有限,半径内产品又大多重复,目前还处于在产品研发上非常初级的状态。游客除了爬山走路吃农家菜,基本没有其他旅游产品可供消费,体验性、参与性产品严重缺失。
第四,扶持资金投入流于表面。许多县市在乡村游上投入的扶持资金动辄几千万甚至几个亿,但大多数资金用在了修葺村口和门面,或者是一些建筑小景和雕塑,相反对体验性参与性产品开发、总体规划和营销以及特色项目扶持、甚至旅游服务配套等方面,都基本没有投入。背后原因是资金使用上基础建设更容易展示政绩,还是智力和服务投入审批复杂?这一点笔者不妄加评论,然而这样的资金配置结果,就是乡村游的资金投入没有收到实效。目前看到的很多乡村游项目,已经出现因为没有经过前期的市场分析和策划,也没有后期的营销跟进,从而导致建设完就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