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山东胜利油田1月20日讯 近年来,受国际油价低迷、钻井平台结构型式单一、装备老化、海上环评等多重因素影响,胜利海洋钻井公司所属3条座底式钻井平台年停工时间平均高达500天以上,造成严重的人员闲置和忙闲不均,给队伍管理带来较大压力和挑战。他们通过内外两个拳头一齐用劲儿,让闲置劳务动起来,创造更大效益。
拳头内收活劳务
2016年初,海洋钻井公司有3名员工因未能通过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培训考核,不得不离开原岗位做待岗处理。这一决定也让三条停待平台近300名职工感到“压力山大”。
2015年底,胜利海洋钻井公司探索建立内部劳动力市场,将停待平台人员依据岗位、专业级别等进行细分,通过再次培训考核竞聘后,调整充实到有工作量的平台,做到岗变薪变,工资关系随人走,实现人力资源的统筹优化配置和各层次劳动力有序接替的良性循环。
“由于原本隶属关系、行政关系和工资关系的固定,在同一平台、同一专业、同一岗位基本没有有效竞争,部分岗位人员在一定程度上还产生了不思进取、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思想,严重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胜利海洋钻井公司人力资源科副科长李卫东向记者介绍说。
建立内部劳动力市场,彻底打破了员工原本固有的隶属关系、行政关系和工资关系,也打破了员工的“安全感”,从一定程度上大幅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个公司也形成了“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导向,真正做到“人适其位、人尽其才”。2016年,海洋钻井公司通过内部劳动力市场共调剂员工120人,有效促进了各层次劳动力的良性循环。
“员工的收入水平对其工作积极性有着直接的影响。”他们结合工作实际,本着多劳多得和向艰苦一线适当倾斜的原则,对薪酬补贴标准进行分类设置,明确了待命、留守、培训期间薪酬补贴标准,降低了公司的工资成本。新的薪酬制度执行之后,胜利二号平台和胜利四号平台人均工资应发数降低了270元,但是平台员工积极性却明显增加,在岗工作员工有了干劲,闲置人员也明显感受到了危机意识,工作积极性显著提升。
拳头向外闯市场
2015年,胜利海洋钻井像国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一样,从胜利二号、三号、四号3条闲置座底式平台抽调60人,赴山西进行太原地热井和吕梁煤气层项目施工,开创了公司从海洋走向陆地,与民营企业合作的先河。2015年底,他们组建了5个标准化班组援助陆地钻井50人次,2016年又与山西富地柳林燃气公司签约进行地质录井技术输出服务,年收入近60万元。
针对近年来整个国际石油行业不景气,油价持续低迷的实际情况,海洋钻井公司倾力践行“走出去”战略,提出了国际高端发展、内部市场也是市场、创新市场、服务增值、靠管理赢得市场等“五种观念”。他们积极探索平台运营管理团队、平台监造团队输出的可能性,并着手将海洋工程、泥浆服务、海洋地质等特色技术握成“拳头”推向市场,从单一的工程施工公司转变为综合性的海洋石油工程服务商,挣取新的效益增长点。
去年初,海洋钻井派出14人的管理团队介入沙特钻井项目,显示出强劲的专业技术管理优势。司钻郭家庆由于语言交流能力强,业务精湛,很快被甲方认可并被任命为沙特SP154平台经理。他总结出井队搬家50项工序节点并应实施,搬家最快的一次要比甲方要求时间提前40多个小时,甲方监督称赞地说:“干得漂亮,我们很愿意和你合作。”沙特管理项目的产值并不大,但可以预期的是利润率很高,更重要的是拓展了高端市场的视野,让输出管理和技术也能成为打开高端市场挣效益的一种有效模式。
“我们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人随市场走、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的用工新经验、新模式。”谈及海洋钻井未来的劳务输出道路,李卫东自信满满。2016年6月他们向新疆塔里木公司输出运输司机6人,取得了良好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