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一女大学生返乡创业 年收益达900万元

2017-05-22 15:34:50 来源:中国网山东 作者:贾漫华 责任编辑:孙光辉 字号:T|T
摘要】广饶县李鹊镇小张村村西边有一片1130亩的家庭农场,这是“85后”女大学毕业生刘超的承包地。从“孔雀东南飞”到“家乡种梧桐”,刘超和现在的很多大学生一样逃离“北上广”,返乡当起“归雁族”。

  中国网山东东营5月22日讯 (贾漫华) 广饶县李鹊镇小张村村西边有一片1130亩的家庭农场,这是“85后”女大学毕业生刘超的承包地。从“孔雀东南飞”到“家乡种梧桐”,刘超和现在的很多大学生一样逃离“北上广”,返乡当起“归雁族”。

  去年,刘超经营的“守凤家庭农场”全部种植了胡萝卜,订单式的生产销售模式,给她带来900万元的收入,她说:“没想到家乡成了我的新起点,实现了我的创业梦。”

  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这一重要群体的巨大逆转深刻折射出人才流向的悄然嬗变,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不仅为我市经济发展注入强大活力,更成为激活农村经济的一支“生力军”,被看成是“最有希望的新动能”。

  从“上班族”变成“农场主”

  2011年7月,刘超从山东师范大学管理系毕业,通过层层筛选,她顺利进入上海一家国有企业工作,成为标准的“上班族”。工作努力地她,不久后就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工作环境和待遇也非常优厚,这样的工作生活曾让她想过要扎根异乡。

  然而,在上海工作三年,南方的城市几乎都被她转遍,这无形中也让她看到了农业商机,她意识到家乡的农业发展大有可为。2015年春节,怀揣着对农业发展前景的认可,刘超毅然辞职回乡,成为“家庭农场主”。

  早在2013年,刘超的父亲刘廷义就成立了农村合作社,2014年正式注册了守凤家庭农场。随着种植规模越来越大,刘廷义觉得管理经营这么大的农场有些力不从心,而二女儿刘超的返乡给了他一个巨大的惊喜。刘超说:“返乡创业初期,最大的感触就是和父辈们的理念差别太大,他们种植靠的是多年的实践经验,而我更多是想尝试一些新的种植技术和不同的品种,搞多元化经营。”说到从大都市来到小农村,刘超感慨地说:“在农村没有大都市的拥挤和喧嚣,虽然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但过得比城市舒服。”

  返乡创业之后,刘超并没有直接接手经营农场,而是到广饶县参加农业局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对于“一号文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中央最新涉农政策,刘超张口即来。刘超说:“县里只要有农民培训班我就去,因为我毕竟不是学习农业出身,听听当前的农业形式和以后的发展方向,对以后经营农场有很大的帮助。”刘超明白,现如今要发展农业,离不开先进的农业科技和绿色的生产循环方式,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返乡当年,刘超就为千亩胡萝卜种植基地引进了水肥一体化设施,48小时就能完成整个农场的浇水施肥,省时省力。学过管理、做过财务的刘超慢慢赢得了父亲认可,她还利用第三方支付等解决了农资买卖、胡萝卜交易时需要反复跑银行的问题。

  现在,刘超正在探索“羊-沼-菜”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在家庭农场场区内,一座沼气池正在悄悄的发挥它的作用,它上承养殖业、下连种植业,把养殖区产生的废弃物通过厌氧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产生的沼气、沼渣、沼液加工成有机肥,为农场提供清洁能源及有机肥。

  在刘超的家庭农场,95%的工人都是农村妇女,加上每年土地流转的费用,周边村民平均每人每年增收8000多元。

  广饶县农业局经管站站长郑金玲说,现在的大学生返乡创业人员在眼界、技术、现代经营理念上都高出一筹,他们回乡后多成立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农业规模化、精细化,增加农业效益,而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可以到上述新型经营主体打工,也可以转移到工业项目上,实现增收。

  目前,刘超的家庭农场年收益达900万元。除了18名长期雇工外,农忙时还能为300余名周边农村妇女提供就业。她们在农场有需要的时候来干活,而且因为离家近,不影响接送孩子和照看家庭,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问题。

  在小张村东几公里的段家村, 2013年硕士毕业的李国敬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也决定返乡创业,2015年他回到家乡专心投入特色农业。他培育的观赏鸡非常受欢迎,最贵的一只卖到1000元,去年仅观赏鸡的销售额就有10余万元。与此同时,他还帮助其他农户在网上销售农产品,带动的周边养殖户也越来越多。

初审编辑 赵文霞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