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个世界气象日(3月23日)即将到来之际,19日上午,平时“闲人免进”的临沂市气象局又一次揭开了她的神秘面纱,迎来了前来参观的市民朋友。
气象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它又显得很神秘。当日,和许多好奇的市民一起,记者在气象专家的介绍下,也过了一把“气象瘾”。
小朋友在录制天气预报的蓝棚里体验过了把气象主持人的瘾
◎气象主题
“天气预报每天都看,但一直不知道天气预报是怎么做出来的,今天趁着这个气象开放日活动来长长见识。”上午9点半,家住解放路的市民崔女士就带着儿子赶到市气象局。
“今天的天气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看似容易,其实相当复杂。”临沂市气象台台长吴君给大家介绍了天气预报制作的过程。
“现在全球各大气象机构数值预报及云图、雷达图等都是可以直接共享的。他们在预测天气时,首先要收集每天各地气象站的地面、高空观测数据及气象卫星、天气雷达收集到的资料,天气预报员根据这些资料通过分析研究,做出天气判断。”吴君介绍说,气象预报员还要进行天气会商,才能得出天气预报结论,“如果天气状况特殊,市气象台还会通过大屏幕参加全省的视频会商。现在市气象台每天的会商时间是下午3点10分,经过会商后会形成比较集中的意见,这就是对外公布的天气预报了。”吴君说,虽说市民每天看到的天气预报只有短短的几分钟时间,但实际上,每次预报都要全球气象工作者的集体协作,经过非常复杂的程序,才能出炉。”
“观云识天”是基础也是难点
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为“观云识天”。吴君在采访中表示,“观云识天”既与公众认知接近,接地气儿,又是大气研究中最基础性的难点问题之一,“更好地认识云,有助于深入了解大气环流的演变,促进天气和气候变化的研究工作。”
“与天气气候变化相比,观云识天尺度小却很重要,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吴君说,对云的研究属于基础性、微观层面的工作,把它研究清楚,对于了解天气气候等宏观尺度的问题更有帮助。
“天气预报中常常出现‘多云’,天空里有多少云算是多云呢?”活动现场,有市民好奇地问。
“这个问题问得好。”吴君说,在气象行业标准中,天空无云则总云量记0,天空完全为云所遮蔽记10,云占天空的十分之一记1,以此类推。
据吴君介绍,阴晴多云多以云的面积占据天空的百分比作为判别依据,“云量少于50%一般可以记为晴天;‘多云’的云量一般在50%-80%,云层遮盖大部分天空,但阳光仍可透过云层照射到地面;如果云量超过80%,大范围层状云覆盖天空,看不到太阳,就是阴天。”
在古代,古人根据云的形状、来向、颜色等变化,总结出“看云识天气”的气象谚语,这些俗谚靠谱吗?吴君表示,气象谚语是古人利用“大数据”总结出来的,有些有一定道理,“但一种云并非只能由一种天气形势产生,看云预报天气的准确率不会比常规的天气预报更高。”
◎答疑解惑
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有多高?
还记得今年春晚上孙涛表演的小品《真情永驻》中的那句经典台词吗:“我最受不了的就是女人的猜疑,因为她们猜得太准了。”
这句话的后半句套用在天气预报上其实也同样适合,因为现在的天气预报也是越“猜”越准,当然这里的“猜”是有着绝对的科学依据的。
还记得今年3月初临沂的那次降雨过程吗?当时天气预报降水会在下午14点左右开始,傍晚前结束。结果,实际的降水过程和预报几乎分毫不差,14点开始,16点结束。不少市民惊呼,“现在的天气预报也太准了吧!”
诚然,对于天气预报来说,它的准确率一直是市民最为关注的问题,因为它对城市工农业生产和市民的生活都息息相关。那现在天气预报的准确率究竟有多高了呢?
“天气预报的‘准与不准’,市民的理解与气象业务上的标准其实有差异。”吴君说,比如一个区域在下雨,但隔一条马路的位置没有下雨,可能就会有市民认为预报不准,“在气象业务上,判断预报准不准有相应的站点比例要求。比如,在一个大区域的多个观测点中,如果下雨的站点达到一定比例,在气象业务上就算是准确预报。”
吴君说,天气预报不准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首先,大气系统为非线性系统,它处在时刻变化当中,天气预报不可能100%准确,“在临沂,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是比较高的,能达90%左右。另外,数值预报的不确定性,计算误差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扩大。”
“尽管老天的脾气有时难以捉摸,但是气象专家提醒,气象部门掌握的气象资料肯定比普通市民多且专业,因此如果预报有雨,肯定是八九不离十,希望大家还是做到防患于未然。”吴君说,如今科技发达,预报准确率提高了,但是它并不能达到百分之百准确,对准确率的追求,是天气预报一个永恒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