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林业科技创新引导精准扶贫:“输血”变“造血”

2017-10-20 17:09:21 来源:中国山东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高静 字号:T|T
摘要】通过推广一批实用技术、建立一批示范样板、选派一批扶贫专家、培养一批乡土专家、培育一批特色产业和构建一批服务平台,打造林业科技扶贫新模式。

  目前,我省在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16个市、119个县建设高标准经济林示范基地9万多亩,辐射推广145万亩,帮扶带动贫困人口4.5万人,以林业科技创新引导精准扶贫由“输血”向“造血”转变。通过推广一批实用技术、建立一批示范样板、选派一批扶贫专家、培养一批乡土专家、培育一批特色产业和构建一批服务平台,打造林业科技扶贫新模式。

  林业是农民最直接、最熟悉的行业之一,利用先进科技发展特色果林业对助力农民增收作用显著。

  在烟台海阳市西花崖村,贫困人口月收入从以往的600多元增长至现在的近1600元,这是当地建设的3000亩元宝枫种子丰产园带来的增收。该园无偿为当地林农提供优良苗木和技术指导,对林农栽植的苗木进行统一收购、对外出售,每年产生效益3000万元以上。“我们在贫困村发展榛子、蓝莓、楸树等特色经济林、珍贵用材林1万多亩,有力改善了村级集体经济一穷二白的状况,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烟台市林业局局长孙树福说。

  节水灌溉施肥技术、丰产栽培技术等林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聊城市阳谷苹安耶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进以色列全自动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技术,比传统种植模式省水60%、省肥70%,节省劳动力90%,亩均成本降低1500元以上,既节约了资源又降低了劳动成本。

  眼下正是沾化冬枣成熟上市的时候,在滨州市沾化区,通过大力推广冬枣矮化密植栽培技术,单位产量提高了30%—50%,年产量6亿公斤,农民人均冬枣收入突破了8000元,销售收入达到18亿元。通过引进推广冬枣套袋、杀虫灯、疏花疏果、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冬枣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7%以上。

  通过现代科技与林业产业的有机结合,许多乡村实现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好愿景。位于日照市的山东绿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投资2.1亿元,引进高端自动化设备,在周边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栽植樱桃4万亩,打造起集樱桃种植、深加工及休闲采摘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农业综合体,绿化了山体,每年可带动周边群众增收2000余万元。

  通过建设高标准林业科技示范园、示范基地等,广大林农果农在身边就能看到林业科技致富的实例。8月是核桃收获的季节,肥城市安站镇大不金山下贺庄村果农辛培浩格外高兴,自己承包的1000亩荒山正式成为省果树研究所的核桃科技示范基地,有了这块金字招牌,与专家的联系将更加密切,今后的发展也有了保障。今年62岁的老辛先后投入了300多万元承包荒山种植核桃,可由于不懂技术,收获与付出不成正比。后来,老辛找到了核桃专家张美勇,开始走品种化、良种化的路子,预计今年的核桃产量将比2015年初果期的5000公斤翻一番。

  提升群众脱贫致富技能需要授之以渔,培训新型职业林农。自“十二五”以来,泰安市共培训林果农55万次,组织专家采取结对联户、进村入园、田间传授等方式,面对面地讲,手把手地教,培养了一批“土专家”“田秀才”,打通林业科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

  科技队伍建设是林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有这么一批科技乡土人才,他们扎根生产一线,实践经验丰富、善于总结提炼推广“土方法”“小窍门”等林业生产实用技术,形成的科技成果带着露珠、很接地气,林农“看得懂、学得会、干得成”。滨州充分利用林业专业合作社、林业示范基地等阵地,培养了这样一批乡土人才,已成为林业科技推广的中坚力量。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推动林业科技创新,我省力争到2020年打造提升省级以上研发平台50个,创新团队20个,建立示范基地100处,省级标准化示范园300处,省级林业科技示范县30个,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6%以上。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