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聚焦 > 正文

传承老祖训 迎来新变化

——平度市仁兆镇前高戈庄村党支部书记史连东带领村民齐奔新生活
稿源时间:2017-06-08 11:12:57  文章来源:中国网山东  作者:崔汝平 王阳 责任编辑:姜允会jiangyunhui
【摘要】平度市仁兆镇前高戈庄村村民绝大多数为史姓,在村西北,有一座150余年历史的史氏祠堂。虽然历经了一个半世纪的风雨,但经过历代史氏后人的几次修葺,每到逢年过节等重大节日,这里仍旧是本村史姓族人拜天祭祖的重要场所。

传承老祖训 迎来新变化

  中国网山东6月8日讯 平度市仁兆镇前高戈庄村村民绝大多数为史姓,在村西北,有一座150余年历史的史氏祠堂。虽然历经了一个半世纪的风雨,但经过历代史氏后人的几次修葺,每到逢年过节等重大节日,这里仍旧是本村史姓族人拜天祭祖的重要场所。今年43岁的史连东 ,干企业致富后主动回村服务百姓,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该同志始终用崇高的道德水准要求自己、影响群众,经常拿出自己的钱帮助群众,三年来个人先后拿出40多万元,用于村庄道路整修、修建排水沟、清洁村庄环境卫生,在老百姓中赢得良好口碑。

  “刚正不阿,忠勇为国,谨身勤业,诗礼传家”,是史家祖训,而这座祠堂,是村民们的精神寄托,更是村支书史连东的信念支撑。作为村子的带头人,他坚信自己的使命就是将老祖宗留下来的优良传统继承下去,在史家老祠堂的见证下,带领村民们通过辛勤和善良,扫除村庄发展道路上的羁绊,向着更美好的新生活迈进。

  整顿集体重拾信心

  “以前村里连个像样的办公场所、进村主路也没有啊,脏水湾里夏天臭气熏天,小孩子下雨天要踩着泥巴上学。”史连东说起了村庄以前的样子,“2011年回村刚上任那会,村里外债有140多万,压力很大!”上任伊始,史连东就带领“两委”班子从整顿村级财务、增加村集体收入入手,破解村庄发展难题。为此,利用村委大院旁闲置空地,由史连东垫资建起了临街门面房用于租赁,几年来,利用收益累计偿还村庄债务100余万元。村民对村庄发展重新树立了信心。

  兴学修路完善设施

  村庄债务包袱轻了,史连东便盯上了村里乱糟糟的环境,开始对村庄进行环境整治。出于对支部书记的信赖,一听号召,乡里乡亲、本族本家的老少爷们齐上阵,“三大堆”迅速清理一空,拆除违建30多处,通开了5条大街。史连东又趁热打铁,组织“两委”成员多方争取资金把村里的脏水湾填平,建起了2400平方米的村民活动广场;把办公场所翻修一新,建起了社区服务中心;并把幼儿园争取建在村里,把村庄通往小学、幼儿园的道路全部硬化,方便了村里儿童入学……

  干劲十足齐奔小康

  环境好了,路通了,前高戈庄村老百姓的气也顺了,村庄由乱变稳,大家开始把目光转而投向了寻找致富门路。“这片地距离村庄有12里,每人才几分地,耕种不方便。”史连东指着一片葡萄大棚介绍说,他们村的口粮地均分到了离村庄如此之远的地方,过去都是低价租给外村人耕种,现在他把300多亩土地流转了过来,通过成立老史家家庭农场发展起了沼液葡萄种植,吸引村民参与进来,共同致富。村民史大鹏就是听了史连东的话,30岁的他回到村里也跟着建起了两个沼液葡萄种植大棚。“史书记经常过来,提供沼液原料和技术指导,我家的葡萄也是通过他代销,一点也不愁卖。”史大鹏家占地2亩左右的一个大棚,年收入就在10万元以上。村民史先普则选择搞起了小加工个体户,不少村里人都到他那里接一些小电子加工的活,足不出户,一天也得有四、五十元的收入。还有的村民依托仁兆传统优势,种起了蔬菜,收入也有很大提高。

  传承祖训和谐向善

  村民富裕了,日子越过越红火,他们也开始希望通过各种途径,把“刚正不阿,忠勇为国,谨身勤业,诗礼传家”的祖训家风传承下去。平日里的“言传”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身教”。村里谁家遇到难事了,大伙都会伸以援手;谁家有喜事了,也是全村一齐道贺。去年秋天,史连东从一位自青岛来老史家家庭农场采摘旅游的游客处偶然得知,青海玉树还有很多少数民族孩子上学困难,他当即委托这位游客通过青岛慈善总会认领资助了5位藏族儿童,帮助他们完成学业。而远在他乡的前高戈庄村村民史全军、史全成在获悉史家祠堂需要修缮的消息后,主动捐款……民风淳朴如斯,可见一斑。

  如今,通过治理村庄环境,拓展致富渠道,这个有着290余户的村庄,秩序井井有条,村民富庶安康,正焕发着蓬勃的生机。(崔汝平 王阳)

欢迎广大网民为中国网山东提供新闻线索,积极投稿。中国网山东热线电话:【0531-88556593】 投稿邮箱:zgwsdchina@126.com 中国网山东微博:http://weibo.com/aixinqiye 微信公众号 :sdpdchina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