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在参加山东省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日照代表团分组审议时,山东省人大代表、日照市代市长齐家滨建议,要建设好海洋牧场,向大海要“良田”,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下一步,日照还将加大投入,在2030年建成43000公顷鱼礁区。
山东省人大代表、日照市代市长齐家滨参加山东省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日照代表团分组审议。
“在山东建设的海洋牧场中,日照是走在前列的。我们充分利用海洋优势,积极打造海洋产品。”齐家滨说,自2005年开始,日照在全省率先实施了“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通过投放人工鱼礁建设海洋牧场,向大海要“良田”。经过10余年的建设,目前已有人工鱼礁40处,面积3339公顷,其中国家级海洋牧场1家,省级海洋牧场示范基地7家。
海洋牧场不仅缓解了捕捞压力、养护资源,也实现了渔业生产方式的战略性转变。截至目前,已累计带动4亿元社会资金投入,投礁后比投前的渔获量平均提高2-3倍,优质鱼类的比例和规格明显提高。
日照海洋牧场主要采取的是冷水团养殖。据了解,我国黄海存在一个巨大的冷水团,水质条件良好,具有创建优质冷水鱼养殖产业的条件。据初步估算,在不明显影响该区域水质的情况下,黄海冷水团中国一侧海域可以支撑千亿元产值的冷水鱼养殖产业,产业链经济效益将达数千亿元。
日照市万泽丰渔业股份公司与中国海洋大学等单位协作,创建了陆海接力、企业带农户的养殖模式,建成和设计了配套的繁育中心、鱼种培育基地、海水驯养基地、养殖工船、大型自动化深远海网箱绿色养殖平台等。齐家滨介绍,目前项目示范工作已启动,2017年春将生产出4-5kg规格海水养殖三文鱼。创新团队还将这一模式申请了系列国家发明专利,进行知识产权保护。
“海洋牧场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这是日照下一步建设中很重要的一个抓手。”齐家滨说,下一步,日照市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科学布局,积极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扶持,到2030年鱼礁区建设总面积达到43000公顷,建设重点逐渐由近期的经济型人工鱼礁为主转向生态型人工鱼礁占主导地位,达到改善海洋生态、养护生态资源、促进人工鱼礁产业科学的发展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