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山东1月16日讯 近日,在全国公安机关改革创新大赛颁奖仪式上,济宁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刑科所民警杨崇俊发明的《超快速液质联用法在毒驾案中的应用》创新项目获得优秀奖。该项目仅用3分钟就可以完成毒驾检测,填补了国内毒驾检测的空白,对所有毒品全覆盖检测,解决了基层毒驾取证难的问题,为打击毒驾提供了重要方法,是近几年来济宁刑事科学应用领域的重大突破。
一个人、几千起案例、数以万计的检材、十余年的春秋交替----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在势同水火的较量中,朝乾夕惕、缜密始终,让扑朔迷离的真相大白,让山重水复的水落石出,杨崇俊抒写了一段毒物毒品鉴定的传奇故事。
对很多普通人来说,公安局刑侦科研所是一个陌生及充满神秘感的地方,但就在这里,杨崇俊用自己的精湛技术、责任担当,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从警12年来,杨崇俊在权威报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先后荣获全国禁毒科研技术人才“突出贡献奖”,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获山东省公安厅科技进步一等奖两次,并荣立三等功一次。这一项项荣誉的获得,印证着他的忠贞与无悔、汗水与付出。
无数个硕果源于灵感的迸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自从事刑事科学技术工作以来,杨崇俊始终坚持在实战中严格自我砺练,只要投入现场工作,不找出犯罪分子的蛛丝马迹就绝不罢休,许多疑难案件只要到他手中就迎刃而解。但一般的检测方法灵敏度低,对于吸毒定性不准,国家也没有相关标准可以参考,急需研究出新方法检测血液中的毒品。
杨崇俊熟悉法医毒物毒理知识,精通各种分析仪器,积极研究功能开发应用,巧妙设计实验方案,拓展检测目标和功效。2014年3月,市公安局购置了高端设备液质联用仪,他利用该仪器成功研发了《超快速液质法在毒驾案件中的应用》项目,检验过程由原来的7天,缩短到现在的3分钟,即可完成检测,同时涵盖了全部毒品。目前,全省多个地市应用这一检测方法,快速确认215起毒驾案件,检测准确率100%,并且节省90%的检验成本,为打击毒驾提供了重要支撑。
2014年4月,他研发的《SPEM-GC/MS法检测尿液和毛发中的苯丙胺类毒品》项目,解决了生物检材中微量苯丙胺类毒品的检测难题,获得2014年度山东省公安厅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公安部首届毒物毒品技术交流会上作专题讲座,省公安厅组织会议对该项目进行专门学习。
2011年11月,他研发了《相转移衍生化技术分析常见水溶性毒物》项目,操作简单、定性准确,先后获得2011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公安厅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被公安部信息化局列入2013年全国推广项目。
3分钟锁定毒驾铁证
2016年3月10日,济宁市兖州区公安局民警在颜兖路口盘查车辆过程中,发现驾驶员赵某精神恍惚,拒不配合执法,但进行酒精测试结果为零,问题出在哪里呢?办案民警犯了难,遂向市公安局刑科所求助,对嫌疑人的血液送检,要求进行毒品筛查。
由于毒驾案涉及的毒品种类多达几十种,含量极低,如果按照传统检验方法,全部完成需要7天时间,超过了1天的传唤期,就只能把嫌疑人释放。杨崇俊接收样品后,采用超快速液质法,仅仅用了3分钟的时间就检验出毒品甲基苯丙胺,并当天出具鉴定报告,为毒驾案定性提供了证据,使嫌疑人当天被依法处理。
近年来,毒驾案件频发,对血液中毒品检测需要新方法,但是检测快速分析方法,没有国家标准可以参考。一般采用的方法灵敏度低,对于吸毒定性不准,毒品全筛查一般需要7天或更长,检验种类也仅限于一种或一类,难以做到对毒驾案中毒品的全覆盖。杨崇俊积极探索、潜心专研,形成了科学严谨的《超快速液质法在毒驾案件中的应用》方法,从而填补了全国毒驾检测方面的空白。
十几根毛发让吸毒者现出原形
2015年12月20日,济宁市某地发生一起严重交通事故,经济损失达到100余万元,而轿车司机死亡后又被指控有吸毒行为,一时事故责任难以界定,双方争执激烈,有演变群体事件的态势,急需新证据予以平息争端。
由于事故后发生大火,死者呈焦化状态,已无法提取到符合检验条件的液体检材。杨崇俊查阅大量资料和相关文献,在分析毒品代谢机理后,把目标瞄向了死者后脑勺仅存的十几根毛发。但是毛发中毒品含量少,基质干扰大,角质蛋白难以除去。杨崇俊对提取的毛发进行分析,设计出科学处理方法,成功检验出毒品甲基苯丙胺成分,并出具了鉴定报告,证明了死亡驾驶员的吸毒史,为案件的责任定性提供了重要参考信息。
面对各种疑难和困境,杨崇俊总是缜密思考,并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去。一般情况下,吸毒人员吸毒三天后,血液及尿液中的毒品含量基本就代谢干净了,体内很难检测出毒品。杨崇俊根据毛发的生长特点,进行分段检测,可以准确推测出嫌疑人的吸毒史。在他检测的其中一个样本中,一个吸毒者在吸食毒品42天后被抓,也被准确地检测出毒品成分。今年9月份,邹城公安机关破获一起贩毒案件,获悉有一名16岁的少女曾被引诱吸毒,但时间已过去4个多月,能否确定是不是吸毒,办案人员心里都没底。杨崇俊拿到该少女的头发后,通过精密的分段检测,测出了头发中的毒品残留物质,而且推测出的吸毒时间与实际吸毒时间基本一致。他研发的检测方法,可以检测到纳克级,相当于正常吸毒者体内含量稀释1000倍。该方法论文在《中国法医学杂志》发表,在全国公安机关毒物毒品研讨会上进行专题交流,受到基层公安机关的欢迎。
300余事例印证服务群众真心
2013年7月9日,嘉祥县一名群众因昏迷后疑似中毒,正在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由于不知道药物成分,医生难以制定急救方案。杨崇俊在第一时间对药物进行排查,但未检出常规毒物。他根据工作积累及对中毒症状判断,可能是剧毒鼠药氟乙酸盐中毒,必须采用特殊的方法才能检测。通过一整夜的艰辛工作,成功检出毒物结果,医生根据检测结果用了专用药物,第二天中毒人员脱离生命危险。
2015年4月13日,济宁市任城区一群众前来求助,称其父周某在家中中毒,现神智不清,医院称住院治疗就需要缴纳上万元费用,周某因家庭经济紧张而无力支付。杨崇俊对周某进行常规排毒,从血液中检出乙二醇成分,鉴定结果揭开了谜底。原来,周某捡到一瓶车用玻璃水,闻到有酒味,当作白酒饮用,而导致中毒,医生根据毒物采取措施,使周某很快脱离了危险。
近年来,杨崇俊参与解救中毒群众近300余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为公安赢得了满意度。不仅如此,在整治酒驾集中行动期间,他对交警送检的血样及时进行检验,累计加班200多个小时,检验标本近2000例,无一差错,有力地配合了集中行动。
让真相水落石出,让法律彰显正义。从事刑事技术工作,杨崇俊既有“不到黄河不死心”的韧性,又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恒心,许多疑难案件在他手中迎刃而解,印证着一名警界“毒魔”克星的传奇故事!(周末 万艾东)
欢迎广大网民为中国网山东提供新闻线索,积极投稿。中国网山东热线电话:【0531-88556593】 投稿邮箱:zgwsdchina@126.com 中国网山东微博:http://weibo.com/aixinqiye 微信公众号 :sdpd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