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信息化赋能助推交通执法“智慧+”
9月3日,记者跟随“‘有解思维’看淄博”采访组采访。在桓台县联合治超停车场卡车司机之家,偶遇正在休息的滨州青年卡车司机罗汉通。“我常来桓台送货,这是我第二次来卡车司机之家休息。这里环境好,可以喝喝水、歇歇脚。非常舒适!”罗汉通的赞誉,恰恰是我市打造“畅安舒美”交通运输环境的一个见证。
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运输经济发展较快。辖区现有5条国道,13条省道,共计840余公里,日过境货物运输车辆9万余辆。在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同时,车辆超限超载等违法行为日益突出,造成公路(桥梁)损毁和交通事故多发。道路扬尘对全市城乡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交通、交警、生态环境、综合执法等相关部门组成联合执法组,采取24小时不间断执法,但执法效果有限。随着查处力度的加大,违规经营者出现了绕道行驶躲避检查、通风报信等违规行为。超限超载行为,成为屡禁不止的顽疾。
怎么办?
今年以来,市交通运输局按照市委书记江敦涛提出的“有解思维”工作要求,以交通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为契机,聚力破解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制约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堵点问题,坚定落实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化信息化赋能,积极推进治超非现场执法系统建设,并依托非现场执法平台推行超限自行卸货场等“智慧+”服务,提升了管理效能,彰显了交通执法的温度。
智慧,体现在科技。今年,市交通运输局加快推进治超非现场执法系统建设进度,在原有9处非现场执法系统的基础上,新规划21处,今年计划完成11处。预计年内,我市可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非现场执法点位可达到16处,基本覆盖全市普通国省道和重点县级公路。
据工作人员介绍,非现场执法系统好处多多:一是弥补了货车超限超载监管空档期,提高了执法效率;二是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促进了执法公正;三是形成强大的震慑作用,增强了货车驾驶人交通安全法制意识;四是大幅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有效推动提高了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水平。
数据是最有力的说明。据悉,自非现场执法系统启用以来,通过非现场执法系统路段的货车超载率从16.3%降到了0.85%,车辆日超载吨位数从超17.71万吨降到了1.39万吨,降幅达92.2%。因货车超载等交通违法行为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0%,全市科技治超成效初显。
为了彰显执法的“温度”,实现“智慧+”服务更贴心,该局积极与公安交警、生态环境等执法机构建立长效联络机制,形成执法合力;同时,坚持“柔性执法”,按照“首违不罚、轻微免罚”的原则,推行非现场执法“智慧+”服务。另外,在全市范围内设置17处自行卸货停车场并向社会公开,对通过治超非现场执法系统检测到首次违法且符合轻微违法的行为,又能主动到卸货停车场消除违法行为的,不予处罚或者从轻处罚。目前,超限车辆经过非现场执法点位,即可收到超限的提示信息,可直接导航到就近卸货场自行实施卸货转运,方便超限超载车辆及时消除违法行为。
自试运行以来,大货车司机前去咨询、复磅、卸货转运的情况明显增多,有效降低了超载违法行为发生率,道路运输安全性和便捷度大幅提升,有效降低了企业运输成本,以务实便民举措促进了我市交通“六稳六保”工作。
“下一步,市交通运输局将全力推进非现场执法系统建设,力争3年之内完成覆盖全市各区县国省道重要‘咽喉’要道的治超非现场执法系统布局,融入我市交通运输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总体规划,全面深化信息化赋能交通执法,全力提升交通执法水平。”采访结束时,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胡安郭向媒体承诺。
□本报记者 姜乾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