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生态园的被动房技术体验中心。
每天上午,都会有多辆拉着啤酒废液的罐车驶出青岛啤酒五厂,直奔海泊河污水处理厂。原本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经过处理才能排入城市污水管网的生产“废水”,因含有无毒无害的高浓度有机物,成为污水处理厂眼中宝贵的碳源。自今年8月2日双方签署协议确定废水再利用处置机制后,海泊河污水处理厂也“喝上了”青岛啤酒,每年可减少碳排放量近2000吨,而青岛啤酒五厂每年可节约污水处理费用近100万元。
啤酒生产废水资源化利用的双赢探索,是我市坚持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具体实践。“双碳”目标下,绿色低碳已然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注脚。近年来,青岛先后入选我省第一个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全国首个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作为先行先试区,这些国家级试点都从更高层次上对青岛城市发展提出了新目标和新任务,同时也意味着青岛将拥有更多“先发优势”,加快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在打造绿色城市发展样板之路上步履不停。
打造零碳园区,探索低碳发展新路径
冬天不用暖气,夏天不开空调,温度常年维持在20℃-26℃,湿度控制在40%-60%,节能率达到92%以上……这一切在中德生态园的被动房技术体验中心成为现实。在这栋亚洲体量最大的单体被动房公共建筑里,为防止传统建筑中“冷热桥”结构造成的热量损失,设计师独创了隔断阳台结构板、无热桥穿墙套管等“断桥隔热技术”,通过衰减冷热桥来降低建筑能耗。冷热源来自于地热,用电来自太阳能光伏发电,生活热水利用太阳能等形式,各种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应用和高效热回收新风系统,将节能做到极致。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是大势所趋,光这一栋建筑每年可节约一次能耗130万千瓦·时,减少碳排放664吨。”中德生态园被动房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咨询部部长李硕表示,类似的被动房已建设40万平方米,在学校、酒店、办公、住宅等多类型建筑规模化示范应用,目前中德生态园正以中德未来城为载体,在建筑、能源、交通、市政等领域综合应用低碳技术和智慧手段,辅以绿色碳汇、绿色金融等方式,建立零碳试验区指标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零碳社区建设模式,蹚出一条未来城市低碳发展的全新路径。
绿色城市发展,绝不是简单的建几个公园,修几条路,需要系统化推进。今年年初,青岛正式对外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的实施意见》,明晰青岛构建“绿色城市”的路径,把握“片区、平台、项目”三大关键,着力构建一个点面结合、协同联动的推进格局。其中确定了5个试点片区,重点在环胶州湾核心区域布局上合示范区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验区、青岛国际邮轮绿色港区试点、西海岸新区零碳先行区、中德生态园零碳园区、青岛奥帆中心零碳社区,目前各片区试点工作已全面铺开。
牵住“牛鼻子”,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近年来,围绕低碳发展目标,我市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强化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等举措,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协同推进。202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21.5%和27%,超额完成山东省下达的16%和21%的约束性目标任务。
今年以来,我市紧紧抓住以降碳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统筹推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碳达峰行动,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组织我市发电行业重点企业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倒逼我市高耗能企业节能减排、转型发展。开展碳中和创新研究及先行示范建设,率先启动碳中和战略研究,初步判别我市碳中和愿景目标,研制碳中和路线图,建设“碳中和先进技术示范区”“海洋碳汇特色示范区”以及综合性的“零碳示范小镇”“零碳港口”,力争为全国、全省碳中和工作提供城市样板。
在“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正成为我市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青岛与金融机构、企业主体合作“牵手”,打出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多模式支持的“组合拳”。今年,我市先后开出全国首张超低能耗建筑性能保单、“减碳保”建筑节能保险保单,发放全省首笔1000万元“碳中和”贷款和首笔5亿元“碳中和”债券,推动了全市碳市场红利加速释放。
记者手记
让“绿色”成为城市底色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之年。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在城市建设方面,青岛先后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全国首个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等称号。可以说,在绿色低碳的发展之路上,先行先试已融入青岛的城市肌理。这些年,围绕加快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调整,青岛深入开展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和能效提升工作,海绵城市、绿色建筑、低碳城镇等建设成为重要实践平台,低碳生活渗透到城市的每个角落。
然而“双碳”工作不是一个简单的环境治理问题,需要进行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需要结合城市更新建设,在工业、能源、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持续深入地开展绿色低碳行动。作为一座素来与绿色结缘的城市,要继续深化低碳城市试点,争做碳中和先锋城市,让“绿色”成为城市最厚重的底色、最鲜明的特质和最持久的优势。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吴 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