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有所呼,政府有所应。青岛市以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为目标,以群众需求深化政府供给,着力流程再造、服务创新、数据赋能,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新生态,构建“有尺度、有速度、有温度”的政务服务模式,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向纵深发展。
加快流程再造,推动“政府供给侧”协同性改革。青岛市将市级层面原本分散在20个部门的707项行政权力事项,整合划转到市行政审批局,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建设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公共资源交易等为一体的政务服务大厅——青岛市民中心,目前青岛市民中心进驻部门59个,可办理2500多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除经批准事项外,市级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在市民中心100%可办,2021年青岛市民中心总办件量超367万件。
积极推行“一事全办”“一业一证”主题式服务模式,提供“一单告知、一表申请、一口收件、一网流转”和“一业一证、一码亮证、一证准营、一证通检”的准入、准营全流程服务。全市共推出1662项“一事全办”服务主题,前三季度办件量达526万件;推出“一业一证”指导目录50项,目前共发放行业综合许可证6700余张。
加快“政务服务区域一体化”改革。在市、区(市)两级山东省政务服务网统一设置“异地通办服务专区”,在县级以上政务大厅设置线下“异地通办”专窗,统一专窗标识,实现线上线下通办融合服务。与烟台、潍坊、威海、日照签订合作协议,搭建胶东半岛跨域联动平台,7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五市通办。在全省率先开展“跨省通办、全省通办”,58项事项跨省业务、298项事项省内业务实现市内办理,22个事项与上海市普陀区实现跨域自助通办。
围绕服务创新,提高“群众需求侧”办事便利度。将市、区(市)两级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山东省政务服务事项管理平台统一监管,推行事项同源管理和关键要素省、市、县“三级七同”,全市1.1万余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标准化管理。推动办事指南“白话革命”,针对高频事项和主题事项,按照“能识字就应该能看懂”的标准,组织梳理“零基础”标准化模板300余套,通过网页、视频、语音以及线下大厅二维码等多种模式输出办事指南,市民“零咨询”即可办成事。同时,实现了“零费用”办企业,预计每年为创业者节省资金7000万元。在公共资源交易过程中,为投标企业免费提供CA数字证书,投标人实现全程“零成本”。
推行审批材料“极简化”。目前青岛市涉及社会组织、卫生许可、医疗保健等12个领域199个高频事项实现“零材料”申报,其中“施工许可证核发”在全国率先实现“零材料”办理,企业提交材料从原来7项减少到0项,填写字段从原来的92项减少到70项。
扩大审批“零见面”。依托实名认证技术,以电子材料申报和全流程网上办理,代替纸质材料提交和现场跑腿申请,不断扩大不见面审批事项数量和范围,推动“窗口办”向“网上办”升级,企业和市民可自由选择网上或线下大厅办理。
聚焦数据赋能,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提高政务服务效能。建成全市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打通35个市级部门原有自建系统,实现网上政务服务“一次登录、全网通行”。在此基础上,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新建“无感审批”“智能通办”“区块链+审批授权”等业务系统,实现对市民办事需求的智能研判、即时感知、主动推送和智能处置,20个事项实现无需主动申请、无需提交材料、无需来回跑腿,401个事项实现无人工干预智能审批,11个事项实现在线刷脸、远程授权。
电子证照应用拓展,推动各级政务服务平台、各部门业务系统与省市电子证照系统对接,推进实体证照与电子证照同步制发,证照数据同步“落库”。打通多个行政许可专网系统,在全国率先将67种电子许可证归集至电子营业执照名下,企业办事无需携带纸质执照,通过手机即可随时下载查看、出示使用。拓展电子营业执照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应用场景,市场主体凭电子营业执照可扫码办理公章刻制、涉税事项、社保登记、档案查询等跨部门业务。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余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