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又流转增加了近4000亩土地,还是种‘济麦44’!”正值秋播,潍坊市寒亭区高里街道一空桥村,惠民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萍一天到晚都扎在地里忙活,“我们合作社非常认可这个品种,产量不低,卖价可比普通品种高不少。”截至10月20日,合作社今年1万多亩麦田已经播了3000多亩,预计月底前能全部播完。
“以前种粮食挣钱少,大家不愿意种。现在有省农科院的好品种,合作社科学管理、规模化经营,种粮不光省劲儿,还更挣钱了。”张萍说,今年合作社不仅给社员每人分红3000元,还给全村每户都分了100斤自产小麦磨的强筋面粉、给村集体上交了45万元,一空桥村从成为“济麦44优质麦示范种植区”开始,打开了农业生产的新空间。
“目前,山东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98%,主要粮食作物品种基本实现自给;设施蔬菜品种国产化率80%以上,改变了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畜禽方面,奶牛种质占据国内国产市场份额(30%)的一半,鲁西黑头羊新品种打破了大动物品种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尤其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47%,有力支撑了我省粮食生产连续多年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李百东说。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位于农业产业链的最前端,也是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促进农业提质增效、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一直以来,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种业创新。1995年,由省科技厅牵头,在全国率先实施“农业良种工程”,26年来持续攻坚、久久为功,现已成为全国种业创新的品牌。
“济麦44”是山东省农科院继“济麦22”之后,育成的又一具有突破性意义的新品种。它是超强筋小麦品种,品质可与进口强筋小麦相媲美,一经推出就受到加工企业的关注。难能可贵的是,“济麦44”同时具备了高产、抗倒伏的优势,受到种植户的欢迎。2020年,“济麦44”秋播面积达到440万亩,成为全省最大强筋小麦品种,并逐渐向省外推广。
放眼山东农业全领域,突破性新品种不断涌现。“济麦”“登海”“希森”等形成了有行业影响力的系列品牌。省农科院自主选育的“济麦22”,推广面积连续九年蝉联全国第一,累计达到2.7亿亩;“鲁单”“登海”等8个品种入选“荣誉殿堂”玉米品种(全国20个);蔬菜品种选育取得突破,茄果类、西甜瓜等设施蔬菜自主品种占比达83%,番茄新品种整体表现达到进口品种水平;新希望六和培育的“中新鸭”打破国外品种垄断局面,逐步实现进口肉鸭品种替代和超越……
种业“卡脖子”,最重要的还是卡在育种原创技术上。瞄准关卡,瞄准未来,山东在生物育种基础研究领域接连取得突破,一些领域走在了创新前列。
“宁夏当地政府立项支持我们去做推广示范,几家大型牧业、奶业公司都很积极。”10月19日,山东奥克斯畜牧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高运东,把企业自研的优质高产奶牛OPU-IVP工厂化生产技术带到了宁夏,应用推广再下一城。
OPU技术即试管奶牛技术,是目前国际上迅速提升规模牧场奶牛质量的先进技术手段,而这也正是我国奶牛种业亟须解决的难题:我国是乳制品消费大国,但奶牛平均每头产奶量仅为8吨左右,较发达国家低了4吨之多,优质奶牛种质高度依赖进口。奥克斯是国内唯一一家、全球第三家掌握这一技术并实现产业化的企业。
“现在,一枚胚胎的成本能降到千元左右,牧场就能算出经济账来了。”高运东说,截至目前,企业已生产1万多枚OPU奶牛胚胎,胚胎移植成功率45%以上,和国际先进水平相当。除了山东省内,奥克斯已经带着这一技术落地江苏、黑龙江、宁夏等省份,配套建立了10个实验室。
“有了自主的基因编辑系统,就能绕过国外的专利限制,为基因编辑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扫除了‘卡脖子’问题。”山东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汪杰说。基因编辑技术是未来生物育种的核心技术之一,而基因编辑系统就是其最核心底层的技术工具。舜丰生物与朱健康院士团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打破了国外专利垄断的壁垒。目前,公司基于自主知识产权基因编辑工具,在不同作物中做了一系列的活性和效率优化工作,并成功应用到多项育种研发中。
生物育种技术的突破,大大改写了传统育种的进程,基因编辑、定向育种正在为种业发展注入新的动能。围绕关键技术产业化,济南市正在打造基因编辑产业基地,开放这一前沿技术,集聚生物育种上下游企业,力争三到五年内打造基因编辑产业集群。
山东全力为种业创新提供高水平研发载体和政策支持,高层次育种人才团队不断壮大。近年来,已建成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6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潍坊现代农业省实验室、小麦技术创新中心等10家省级协同创新育种平台,涌现出赵振东、包振民、束怀瑞、李登海等专家领衔的一批高水平育种创新团队。在专家支持下,中裕食品、登海种业、圣丰种业、希森集团等大批企业牵头或参与良种项目,各类创新要素向重点优势企业集聚。
□ 本报记者 王亚楠 本报通讯员 马文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