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山东省港口集团生产统计实时数据显示,截至12月5日晚18点,山东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42115万吨,提前26天超越去年总量,这是继集装箱提前30天突破去年总量之后,山东港口实现的又一突破,再创历史新高。
今年以来,山东港口不断提升规模实力,巩固优势货种,海上织密集装箱航线网络,联通“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新增集装箱航线34条,其中外贸航线25条,有力保障国际海运畅通,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循环。陆上加快推进海铁联运“一单制”,持续增开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线路、优化内陆港网络布局,形成“立足山东、贯通沿黄、辐射全国、联通世界”的物流网络,开发建设内陆港24个,开通海铁联运班列72条,海铁联运量突破230万标箱。同时,发挥大码头、大堆场和一体协同、联动发展优势,铁矿石、铝矾土、原油、粮食等重点货种进口量保持稳健发展,在全国进口总量中的占比均领先全国沿海主要港口。
吞吐量超越的背后,是一体化改革发展的红利持续释放。山东港口加快一体化协同发展,全面提速融合发展,青岛港、日照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共享生产资源,加快业务融合,携手为广大客户提供更优服务;青岛港、烟台港与航运板块联动,拓展原油转水全程供应链服务。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加大向渤海湾港的转水力度;日照港、烟台港、渤海湾港以青岛港为中心,通过支线喂给贡献集装箱箱量同比增长超过20%,集装箱互相承运量大幅提升,一体化协同发展成效显著。
吞吐量超越的背后,是发展路径、服务模式的不断创新。山东港口抢抓国家、省市战略赋能叠加和政策加快落地机遇,靶向竞争腹地客户需求,持续创新业务模式,首批加入大宗商品区块链联盟,创新保税原油国际中转、纸浆国际中转等业务,持续做大“进口保税铁矿随卸随混”“保税原油混兑调和”等增量业务,加快落地磨矿、球团加工、粮油加工等增量项目,铁矿石混配继续位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原油混兑同比增长7.5%。开通美西件杂货班轮航线,突出航线点对点、时效快、成本低等优势,助力纾解外贸企业订舱难、运费高等难题,新增件杂货班轮航线8条。扩大焦炭、煤炭、粮食等重点货种“散改集”规模,推动内贸航线发展,“散改集”下海箱量同比增长30%以上。与此同时,依托港口资源聚集特性,山东港口持续延伸服务链条,搭建集成服务平台,推进由生产资料港向生产生活资料港加速转型。通过“港口+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模式,在原油、矿产品、煤炭、化肥等保税业务基础上成功拓展粮食货种保税新业态,推动“山东粮仓”做大做强。加快以原油贸易为龙头,各细分货种全面发展的油品贸易生态体系建设,构建起上游原料端、下游产品端联动的全链条贸易发展集采平台,具备了供应、销售、船运、集采、监管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
吞吐量超越的背后,是港口硬件实力、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山东港口抢抓重点项目攻关,提升港口发展能级,建成中国首座40万吨级矿石码头,为中国钢铁行业原材料供应开辟低成本、高效率全新物流通道。成功投产“日濮洛”(日照-濮阳-洛阳)原油管道项目,增加油品年通过能力1000万吨;成功投产青岛港董家口原油码头二期、液体化工码头项目,增加油品年通过能力2550万吨、液体化工品353.6万吨;开工建设中国石化龙口液化天然气(LNG)项目,未来龙口港区天然气供应能力将达到84亿立方米/年。
同时,始终持续优化作业组织,释放港口能力。借助“压缩检疫时间、使用港外仓容、临时增加泊位、定制疏运模式”等组合措施,推进粮食、铁矿石、煤炭等重点货种船舶突船疏港,满足腹地产业发展和保供需求。其中,山东港口烟台港龙口港区打通国家能源集团煤炭下水新通道;青岛港放大集装箱船舶“套泊热接”作业模式,压缩船舶在港停时,操作套泊热接船舶379组,为船舶进出港节约时间超过500小时,青岛港在世界银行和IHS Markit公布的全球351个港口集装箱绩效指数排行榜,效率稳居前10名,成为国际领先的“效率快港”。
闪电新闻记者 高杰 通讯员 张矛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