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曲阜的李爱华今年72岁了,上一次见到自己的父亲,还不到1岁。
上世纪50年代,李爱华的父亲李永福穿上军装,跨过鸭绿江,前往朝鲜战场。在济南火车站登上北上的列车时,也许是亲情的力量,看着靠窗而坐的父亲,只有几个月大的李爱华在母亲怀中哇哇大哭。
很可惜,父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去世,却未留下一张照片。李爱华的孙子,只有19岁的孔冠博在网上看到山东省公安厅退休干部林宇辉可以通过亲属的照片为烈士免费画像的新闻后,帮奶奶联系到林警官,完成了奶奶一辈子的心愿。
2021年5月,再次见到父亲的模样,李爱华忍不住恸哭。“这是我的父亲。”甚至连尾音都没说清,哭泣了几十秒后,李爱华再次开口:“终于见到他了。”
李爱华紧紧拥抱着父亲的画像
在战场上曾向妻子要过女儿的照片
李永福烈士生于1919年,上世纪50年代参军入伍。
临上战场时,家里的三女儿李爱华刚出生不久。大女儿李英华也还不到7岁。“我母亲说,父亲刚去朝鲜战场时,会寄来信,他说美国人把三角钉放在路上,他们怕被发现,白天不敢开车,只能晚上摸黑夜行,而且不敢开车灯。他还说,朝鲜特别冷。”李爱华关于父亲的印象,全部来自母亲的讲述。
在李永福最后一次来信中,由于太过思念妻女,他告诉妻子给女儿们照张相,他想看看3个女儿现在长啥样了。此后,再无战场的来信。直到1953年,李爱华家收到了李永福烈士壮烈牺牲的烈士证。
“我从小就被邻居或别人说是没爹的孩子,别人会说我爹是在朝鲜死的。”李爱华自从懂事起就知道自己没有父亲,每当受委屈,她总会从脑海中勾勒出父亲的形象,“没事的时候就会想(父亲),自己的父亲哪有不想的。”
就这样想了一辈子,李爱华和儿孙们都提过,自己的父亲是一位英雄,他牺牲于朝鲜战场,为国捐躯。遗憾的是,老人没有留下一张照片。“我父亲的遗体也没有,在曲阜市烈士陵园有他的衣冠冢。”家人们觉得,这始终是种遗憾。
李永福烈士画像
红色精神代代传承
从小耳濡目染,2001年出生的孔冠博就一直记着家族的这件憾事。突然在网络上看到了林警官为烈士画像的消息,当即通过各种方法联系到了林警官,“除了我奶奶,还有我大姨奶奶、二姨奶奶,他们都盼望着能有一张老父亲的画像,我这样做其实是相当于为三位老人圆了心愿。”
前几天,孔冠博陪着奶奶带着三姐妹的照片提前来到林警官工作室。“我妈说我父亲很漂亮,三个孩子里就我二姐最像父亲。”李爱华说,自己70多岁了,“这一生都快走完了,就想见见父亲,了却这个心愿。”
当林警官把画像呈给李爱华,老人忍不住恸哭。“这是我的父亲。”甚至连尾音都没说清,哭泣了几十秒后,李爱华再次开口:“终于见到他了。”
李爱华左手紧紧抱着父亲的画像,右手不时擦泪,对着画像一声声喊着“爸爸”,“像是我心中父亲的样子。”等情绪稍微平静些,李爱华把画像递给一旁的孙子:“杜杜,看,这是你老爷爷,他是英雄,长得多英俊呀!”
作为“00后”的孔冠博神色也颇为激动:“老爷爷,您放心,我一定会把您的精神传承下去,请您在天堂安息。”
祖孙二人还给李爱华的大姐打了视频电话,“也就我大姐还能记得父亲的模样,父亲走时,二姐和我都还太小,没有印象。”透过电话屏幕看到烈士父亲的画像,李爱华的大姐直说像,“和印象中几乎一样!只是那个年代条件艰苦,我父亲的两腮更瘦些。”
李爱华和孙子孔冠博看着李永福烈士的烈士证
林宇辉说,自从为烈士免费画像以来,孔冠博还是第一位求画的“00后”。“确实让我很意外,陪烈士女儿来画像的是一位‘00后’,他是烈士的曾外孙。和小孔交流后发现,他对曾外祖父在战争年代的事情知道的比较多。我感觉烈士的事迹在这个家庭做到了代代传承,红色革命精神也在代代传承。”
孔冠博则表示,自己在上幼儿园时,就听父母还有奶奶说,自家有位大英雄,就是奶奶的父亲。“从小就很自豪,高一时,当‘光荣之家’的牌子贴在家门口,对曾外祖父的崇敬更深。”小孔感觉曾外祖父很伟大,作为老人的后代,他也要完成学业,将来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董昊骞 孙靓 济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