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左宝兰有点耳背,每次交流,儿媳妇刘玉英都把声音放大些。
每天,刘玉英都变着花样儿做饭,就为了让婆婆吃得舒心可口。
照片墙是家里最有特色的一面墙,婆媳两人经常看照片回忆生活。
82岁的刘玉英不但没有让儿女照顾自己,还精心伺候着百岁的婆婆,在当地传为了佳话。
102岁的左宝兰眼神比儿媳都强,平日里缝缝补补,自己也能信手拈来。
婆媳两人指指照片中的你我,都有聊不完的家常。
好媳妇撑起一个家,刘玉英夫妇用孝心诠释着敬老美德。
婆婆说,每天就喜欢看着儿媳在自己眼前晃悠,觉得这样日子才踏实。
吃过早饭,出门遛弯儿是婆婆每天的项目。
“儿媳对俺可好了,要不是她,俺可活不了这么大年纪,比俺亲闺女还细心。”天桥区桑梓店街道102岁老人左宝兰逢人必夸,“英不嫌弃俺脏,给俺洗头、洗脚那是常事,俺换下来的衣服,都是俺英洗。”在儿媳妇刘玉英的照顾下,老人虽过百岁,依然头脑清醒、身体硬朗。
在桑梓店街道小吕村的一户庭院里,两位老人并排坐着,聊着家常,其乐融融,这就是婆婆左宝兰和儿媳妇刘玉英的日常生活。
当然,这种天伦之乐也不是天天有的,早些年,刘玉英嫁到小吕村时刚满18岁,第二个孩子出生没多久就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上有公婆,下有幼子,树叶、野菜等容易下咽的食物,刘玉英都留给公婆和孩子,自己和丈夫则吃树皮、树根,有时为了给老两口和孩子留口饭吃,自己一天就吃一顿饭,还有几次为了上树给家人摘树叶,脚下没踩稳,硬生生地从树上掉下来,摔晕了,躺在地上半小时起不来。讲到这儿时,刘玉英奶奶眼泪流了下来:“我摔一下子没事,不能让一家老小饿着啊!俺婆婆知道了还心疼地哭了。”
后来,一家人终于熬到了温饱日子。平时刘玉英两口子以地瓜、野菜为主食,老人孩子以玉米为主食。婆婆左宝兰回忆说:“其实俺知道,连地瓜和野菜英都不舍得吃,家里有孩子上学还要花钱,为了能让俺儿吃饱了在队里多挣点工分,几乎每顿饭她都吃不饱,给俺儿留着。”
白天在队里干活,晚上给孩子缝衣服、纳鞋底,就因为年轻时没日没夜地熬着,2015年,刘玉英因为眼底黄斑看不清东西住院治疗,其中一只眼失明。住院期间,生病的刘玉英还时刻挂念着婆婆,不时地嘱咐孩子们:“你奶奶吃的菜需要多炖一会儿,睡觉前给她把尿盆拿到屋里……”
出院那天,左宝兰一大早在门口等着,等到刘玉英下车时,她迈着小碎步着急地跟在儿媳妇身后,虽然啥也没说,但眼里流露的满是心疼。随后的一个月,婆婆左宝兰在儿子忙的时候给儿媳端饭拿筷,有时还会给儿媳端尿盆,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女人就这样一起演绎着人间最淳朴的亲情。
爱是相互的。为了不给孩子添麻烦,婆婆左宝兰总是啥都自己动手。但是,意外却发生了。睡觉时,她因为没坐稳,从床沿滑了下来,导致股骨头粉碎性骨折。这可急坏了刘玉英夫妻俩,赶紧将左宝兰送进了医院,刘玉英看着婆婆疼得难受,一个劲儿地自责:“都怪我,这么大年纪了本该我去扶着她上床的,哎!”
考虑到刘玉英年龄大了,子女们不让刘玉英夫妻两人到医院陪床,都是孩子们在医院轮流照顾,刘玉英担心婆婆左宝兰吃不惯医院的饭菜,有时会自己做好了,让子女们把饭送到医院,还不忘嘱咐一句:“你奶奶想吃啥了给我说,我提早准备着。”婆婆出院后,刘玉英每天帮她喂饭、擦身体、换衣服、端屎端尿,没过多久,婆婆又可以下床了。
从翩翩少女到嫁作他人妇,从爱情的甜蜜到生活的苦涩,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道沟坎,命运百般挤兑,刘玉英总咬紧牙关。她用内心的坚守兑现着对家庭的承诺,她用无微不至的照顾诠释着“亲情”二字的内涵。 (文/济南日报记者张素芬 图/济南日报记者赵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