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月31日烟台确诊首例关联南京禄口机场病例,到8月18日烟台全域为低风险地区,18天里,烟台经历了一场令人难忘的战疫历程。18天里,既有与时间赛跑的紧张,又有全民行动共抗疫情的感动。烟台交上的这份战疫答卷,兼有速度与效率,更有温情与力量。
烟台核酸检测争分夺秒,虽是深夜,但采样点工作人员仍在坚守岗位。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杜晓丹 摄
速度——
争取第一时间
战疫公开透明
第一时间发布确诊信息、行动轨迹,第一时间找出美容院顾客群……第一时间,分秒必争,没有最快,只有更快。这是烟台战疫的速度!
与应急处置同步进行的,还有信息发布,速度之快,发布之密,前所未有。
8月22日,烟台市民的手机里照例收到一条来自“烟台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防疫公益短信,提醒市民朋友:“德尔塔”变异毒株感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疫情防控时刻不能放松。
自8月4日起,烟台市民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温馨提醒。记者梳理短信内容发现,短信几乎是烟台战疫历程的缩影:从最初的紧急提醒,到全员核酸检测,再到疫情防控常态化,以及烟台全域低风险后的日常防护。
其实,不仅是短信提醒,这几天,烟台市民亮码的时候心里也踏实了很多,因为健康码里的“*”不见了,“*”代表生活的区域内有中风险或者高风险区域。
18天的抗疫,烟台市委市政府就是这样一手抓应急处置,一手抓信息发布。
在信息公开方面,透明、及时、权威的发布,让市民吃了定心丸。从8月1日到8月13日,13天时间里9场新闻发布会密集召开,这样的频次和密度,以前从未出现,这也让发布会成为凝聚全民抗疫共识的主阵地。
发布会场场有“料”,干货满满。从通报最新疫情信息、公布确诊病例详细活动轨迹、解读防控措施,到社会热点,再到回应关系市民生活的交通运输、物资储备情况……发布会的服务性和社会功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为信息公开“打了个样儿”。
各政府部门对发布会高度重视,烟台市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委常委、副市长张代令参加了3场新闻发布会。市卫健委、疾控中心、发改委、商务局、交通运输局、大数据局等均亮相发布会。9场发布会几乎每一场都开放提问环节,共回应提问35个,发布会也吸引了众多媒体关注。
效率——
社会治理赋能
有序有力灭疫情
全员核酸检测,成为烟台此次战疫的重要节点,烈日焦阳下、披星戴月中,昼夜不停歇,一个个难忘的瞬间注定会成为烟台人的永恒记忆。
8月3日,烟台市启动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48小时完成五个主城区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采样。5天5夜后,完成两轮1300万人次核酸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全员核酸检测,速度之快、效率之高被市民广为点赞,而快速、高效的背后则是扎实的社会治理经验在赋能。
烟台市大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义平介绍,为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大数据局超前介入、提前开发了全员核酸检测大数据平台。8月3日,启动主城区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同步紧急启用了这个平台。
犹记得那个争分夺秒的48小时。凌晨时分,城市的各个采集点,盏盏明灯点亮夜空,核酸检测现场秩序井然,身着各色衣服的人群各司其职,快速高效地推进工作。
科学防控、科学决策、科学诊疗,是战胜疫情的最有力武器。本次烟台战疫还打了一场漂亮的科技战,政府依托信息技术创新治理模式,重构治理流程,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为保障平台平稳高效运行,烟台组织技术支持单位东方电子集团组建了28人的技术保障团队,每天吃住在现场,白天做好运维保障,晚上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优化升级;组建了16人的现场支持团队,分组对各区市采样现场进行巡回技术指导、问题排查和现场培训。日最高采集超过220万人次,高峰期每小时采集40万人次,全力保障了烟台市两轮全员核酸检测的信息采集工作。
这样的检测效率还来自于应急保障。去年11月,烟台市委指挥部就制定了《烟台市全员核酸检测工作预案》,按照5日内完成全市700多万人口全员核酸检测标准,储备了核酸采样人员4394人,并全部完成业务培训。同时,烟台市还提前储备一批防护服、试剂、耗材及电脑、扫码枪、身份证读卡器、激光打印机、条形码打印机、体温测量仪器等信息化设备。
除了核酸检测现场,在烟台的进出门户也充分发挥了大数据的作用。烟台市公路中心研发人员经过24小时连续奋战,研发完成“来烟返烟人员信息查验程序”,为烟台抗疫提供技术支持。截至8月19日9时,司乘人员累计填报33393人次,查验25317人次,实现快速登记来返烟人员信息。
力量——
那些难忘面孔
凝聚战疫合力
战疫18天,这份来之不易的阻击战成果背后,是成千上万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基层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默默付出。
半个多月来,烟台市广大医护人员、检测人员、人民警察、村居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无数无名英雄,逆行出征,顶烈日、战酷暑,出色完成了全员核酸检测任务和社区防控任务,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典型和感人事迹。他们拼尽了全力,泡白的双手,脸上的压痕,肿胀的双脚,防护衣里拧出的汗水,是他们的军功章!
凌晨4点,在芝罘区妇幼保健院检验科的储物间里,连续21小时接收核酸检测样本工作后,身体与精神双重疲惫的的刘娟被人发现蜷缩在纸壳箱里睡着了。看到她睡得那么香,拍下照片的同事都不忍心打扰她。
作为基层社区的“大管家”,烟台市芝罘区毓璜顶街道大海阳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冷晓燕,在全员核酸检测现场忙得连轴转。有人劝她回去歇歇,她却说,“哪怕累了,我躺也要在现场躺。”
蓬莱中医医院脑二科护士季莹果断推迟婚礼,第一时间投身核酸采样一线,被称为最美“逃跑新娘”。她说:“干这个工作就要承担起这个责任”。
“每天从凌晨5点,一直到晚上12点,我都必须守在现场。作为人民警察,就应该冲锋在前,为群众撑起安全保护伞。”海阳民警王萌因在烈日下长时间执勤而得了一张洗不掉的“证书”——晒出了“口罩脸”。
当你觉得“00后”还需守护的时候,他们已然成长为一线志愿者中的“青春力量”。2000年出生的焦先慧在一线负责帮忙搬运防疫物资、搭建检测帐篷。因为长时间工作加上高温炎热,她晕倒在核酸检测点,被紧急送医。身体好转后她又不顾反对重新参加到志愿服务中。
他们并不是个例。卸不下的“白衣战甲”,离不开的“社区战场”,洗不掉的“口罩证书”……烟台市卫健委党组成员王春雷说,“18天里,1.4万名医护人员、8400多名公安干警、8200多名社区工作者、29000多名志愿者日夜奋战在一线。”
温情——
上下同欲者胜
文明城市有底蕴
从白衣战士到红色马甲,万众一心,18天坚守换来全域低风险。在疫情这场大考中,没有配角,每个人都是亲历者。危难之时,连续六次获评“全国文明城市”的烟台,从来不缺相互扶持的温暖支援,上下一心护人民健康,守烟台无恙,展现了城市大爱。
8月18日18时,在烟台开发区海信天山郡小区等小区解封的那一刻,居民们手拿小红旗一片欢腾。“很感谢政府社区这些日子的付出。”小区业主汪先生说,小区封闭期间,生活物资得到了很好的保障,虽然被隔离在家,但日常生活几乎没有受影响。
在海阳核酸检测点,人群队伍排到哪里,帐篷就搭建到哪里。在风电施工现场,在瀚蓝(海阳)固废处置有限公司、在莱荣高铁留格段,在海阳每一个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现场,辖区组织医务人员以“核酸检测不落一人”的强烈责任感,冲锋在核酸检测的多个战场。
入村核酸采样时,医护人员走街串巷,脚套很容易被磨破。海阳市朱吴镇东石现村不少村民自发骑三轮车接送医护人员。“这么热的天,医护人员到我们村来做检测非常辛苦,我们只能做点小事、帮点小忙,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村民孙立军说。
在烟台市征兵站核酸检测点,一位老人做完检测后,放下200元钱交给工作人员,“快买点水给大家喝吧。”伴随着简单的一句话,老人转身离开。
“你们必须马上吃饭,有什么事我们可以帮忙!”在烟台市芝罘区奇山街道长生社区核酸采样点内,社区居民刘女士焦急地对工作人员说。
在海阳市新元广场核酸检测点,海阳市城北善道公益发展中心副主任刁丽娟,连续几日的高强度工作,让她的腿和脚都不堪重负,为了能继续坚守工作岗位,她不得不脱了鞋,光脚踩在地上。
18天里,每个人都为城市出了一把力,守护大家共同的家园,感谢有你!
如今,一度被按下“暂停键”的城市,街头又重现车水马龙的景象,这是烟台人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取得的成果。700多万烟台人共同完成战疫答卷,城市回归背后是一线防疫人员夜以继日的付出,是全城人民的共同努力,每一个人都应该珍惜,所以更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严格遵循防疫规定,戴口罩、勤洗手,做好防疫细节,守护美丽港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