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新山东6月30日讯 6月29日枣庄市薛城区政府新闻办公室在铁道游击队党性教育基地报告厅举办“砥砺奋进六十年 喜迎党的二十大”薛城区建区60周年新闻发布会,围绕薛城建区60周年主题介绍城建、交通等领域的辉煌成就。会议由区网络安全保障中心主任张生同志主持。区住建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兵,区交运局党组成员、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殷允阔,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纯仁等同志结合各自领域,介绍建区60年以来工作开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刘兵介绍,自1962年薛城区建区以来,薛城已从一个小城镇发展成为枣庄市的政治、文化中心。20世纪70年代末,薛城区开始推进城市建设,到1990年底,先后建成清泉小区、福泉小区等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13.9万平米;新建了临山路、永福路、永兴路等城市主干道8条23.76公里,次干道17条8.09公里,里巷62条;铺设城市自来水管道27公里,城市人口供水普及率为75%;城市居民生活用气户达到8669户。城市建成面积7.24平方公里,城区人口4.8万人,初具小城镇规模。
20世纪90年代以来,薛城区大力实施东扩南移发展战略,按照新老城区并重、开发改造并举的原则,不断增强城市承载服务功能,加快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乡村城镇化进程。先后新建改造了山官路、前薛路、泰山路、沿河路、南环路、长江路、永福南路、临山路、郯薛路等骨干道路。高标准开发建设了八一小区、怡苑小区等住宅小区,完成了临山公园、铁道游击队纪念碑、沿河公园、区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到“十二五”末,开发建设商品住宅、保障性安居工程900万平方米,修建城市道路24条、158公里,铺设热力、水电管线248公里,城市面貌实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进入21世纪,薛城区的城市建设发展迈入快车道。在城市建设中,有两个时间节点值得记忆。一个是2008年8月。2008年8月,薛城区泰山南路开工建设,这条道路工程的启动实施,标志着“城南生态新区”建设全面启动。目前,城南7个城中村全部拆除完毕,除西小外都已完成拆迁改造并实现回迁安置;“八纵六横”14条道路全部建成通车;结合开发改造,累计建设安置小区、大型商住小区42个、555.3万平方米,建成奚仲广场、锦阳河文化休闲广场、城市森林公园等公共设施,配套建设了邻里中心、实验幼儿园、蓝鸽幼儿园,供水、供气、供暖实现集中供给。曾经设施不配套、环境脏乱差的12平方公里城郊区域,已演变成为一座功能配套、生态宜居、充满活力的现代化生态新区。
另一个时间节点2010年2月。2010年2月,薛城区召开燕山路棚户区拆迁动员大会,此次会议的召开,拉开了新一轮城市建设的大幕。截至2019年,全区共完成燕山路、新华街、火车站等19个片区的棚改征收,开工建设安置房338.6万平方米,3.2万户居民喜迁新居。2020年,薛城区实施了新一轮棚改,先后完成了薛庄、四里石、西小等7个片区的棚改征收任务,累计征收房屋38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棚改回迁安置房230多万平方米,搬迁居民7900余户,今年已有何庄、天山路二期两个棚改项目实现回迁安置,600余户居民搬入新居。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开展实施,强有力推动了城市的建设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大为改观,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六十年初心不忘,六十载砥砺前行。“十三五”期间,薛城区城镇化率提升到70%,累计征收棚户区、城中村9处438.2万平方米,完成回迁102.2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559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123个,化解198个小区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修建城市道路19条17.3公里,铺设各类管网273.8公里,新建公共停车位6200余个,建成海绵城市14平方公里,建成“口袋公园”31处、生态街巷88条;农村文生厕所改造4.16万户,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91个;成立物业企业党支部13家、联合党支部1家,指派党建指导员35人,物业党建实现全覆盖。薛城的城市规模进一步拓展,城市品质进一步优化提升,广大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推进的关键一年,薛城区新一届区委、政府领导班子,提出了“打造首善之区,建设品质薛城”的宏伟目标。立足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住建系统干部职工树立有解思维,坚持民生城建定位,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苦干实干的精气神,强力推进棚改攻坚三年行动,不断推动加快回迁安置房建设进度,全力做好老旧小区改造、物业领域问题整治专项攻坚;列入省级城市更新试点片区的小沙河片区改造工程,也正如火如荼快速推进。广大住建人坚持当好主力军、打好主动仗,努力为薛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住建支撑。
殷允阔介绍,薛城建区60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几代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实现了交通运输行业的大跨越、大发展。高速公路横贯东西、直通南北,国省干道纵横交错、联线成网,农村公路通城达乡、进村入户,客货运输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一个流动的薛城正彰显出繁荣昌盛的活力。
回顾60年,公路建设实现新突破。建区之初,全区仅有几条干线公路,全部为土路,路面坎坷,技术状况差。1990年,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290公里,其中,柏油路面170公里;晴雨通车里程220公里。1990年以来,我区先后实施了京台高速、枣临高速、枣曹线、枣济线、山官线、郯薛线、店韩线等重大干线公路项目,公路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截至2021年底,我区境内有4条高速公路,共51公里;普通国道1条,共28.1公里;普通省道5条,共95.4公里;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50公里,公路密度达到210公里/百平方公里,是1990年的3倍。近年来,枣荷高速、京台高速改扩建工程先后建成通车,4条国省道新改建项目列入了《山东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内联外畅的公路网络为薛城经济腾飞提供了交通支撑。
回顾60年,农村公路展现新气象。建区之初,我区乡镇与城区之间尚未有等级路通达,村与村之间更是只有羊肠小道连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区开始大规模建设县乡等级公路,县乡沥青路、水泥路逐年增加,到1990年,全区共有县、乡公路11条110公里,乡村道路80公里,农民群众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的状况已基本改变。2003年以来,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我区先后实施“村村通油路”工程、全省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工程、“四好农村路”三年集中攻坚行动、“户户通”工程,为农村地区打通了“大动脉”、畅通了“微循环”。截至2021年底,全区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80公里,是90年代的3.6倍,公路密度达到169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其中,县道4条31.4公里,乡道20条130.2公里,村道518.2公里。
回顾60年,道路运输再上新台阶。建区以来,全区道路运输业从零起步,1990年,全区各种货运车辆共有732辆、出租车132辆。经过三十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区货运市场繁荣发展,截至目前,道路运输从业人员2万余人,全区在册道路运输车辆5235辆。其中,公交车辆229辆,公交线路21条,站台360个,全市10条BRT线路有6条在我区运营,城乡公交镇街通达率、行政村通达率均为100%;巡游出租汽车公司2家,巡游出租车250辆;网约车公司2家,网络预约出租车159辆;普通货运企业184家,机动车维修企业26家,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4家,驾校9家,运输结构不断优化,运输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王纯仁介绍,60年来,在薛城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城市管理工作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成区面积从7平方公里扩充至40.28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地面积达530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达18平方米,绿地率达39.63%,绿化率达44.04%,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节水城市等荣誉称号,今年正在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特别是2012年以来,随着市委、市政府关于“三区合一”重大部署的实施,部分城市管理工作移交薛城区属地管理,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乘着党中央关于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东风,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指示要求,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山水林田大会战”、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和城市管理提升三年攻坚突破行动等重大契机,我们累计投资数亿元,对市容环境进行大手笔建设、大魄力改造、大力度管理。
城市管理体系日趋完善。在城管执法日益规范的基础上,2018年初完成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整建制划转市政、园林、环卫等职能,执法范围由原来的空间拆违和占道经营扩充至16个领域的全部或部分行政执法权,初步构建“服务、管理、执法”三位一体的“大城管”格局。
市容秩序形象日新月异。市场秩序实现由乱到治。取缔凤凰台马路市场、临山路夜市等4处马路市场,整合设置四季菁华便民市场等疏导区,有力践行了“721”工作法(70%靠服务,20%靠管理,10%靠执法)。违法建设实现和谐拆迁。深入开展城市违法建设治理行动,和谐拆除违建40.6万平方米,增加车位4400余个,腾出建设用地1.8万平方米。大气污染实现从零突破。目前,建立动态餐饮台账610余家,督导完成610余家安装餐厨油烟净化设备;对16家拥有资质的渣土运输企业的369辆标准渣土运输车进行24小时动态监管,对不具备资质的车辆进行严厉查处,净化渣土运输市场,打造薛城“绿色渣运”。数字城管平台实现三级覆盖。建立健全数字城管平台,调整网络结构,提升可用性、可扩展性。将城区划分为12个片区,分属10大问题种类,完善管理制度,保障平台平稳运行。督导7个镇街建成镇街平台,实现了市、区、镇街三级平台联网。
市政设施功能日臻齐全。城市路网不断完善。先后完成松花江东路、巨山五路、淮河路、井冈山路、张山南路、峨眉山南路等20条道路延伸工程,城市路网日益完善。完成珠江路、黄河路、永兴路等16条主次道路和留城巷等10条小巷,提升改造工程,群众出行进一步便捷。城市亮化提档升级。结合建党100周年、建市60周年重大契机,在市政府周边划分四个级别亮度控制分区,融入枣庄历史文化元素,打造一条中线、两条环路、四个分区、多点布设、区域联动、特色鲜明的夜间亮化景观,突显“山水城林”的枣庄城市特征。对城市路灯、游园射灯等照明设施进行全面检修、更换,城区路灯亮化率达到98%以上,实现智慧化远程控制。喷泉改造实现新突破。国庆节期间,观看喷泉表演群众多达30余万人次,广大市民群众对喷泉带来的震撼效果赞叹不已,对家乡60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由衷感慨。
生态环境质量日益提升。深度保洁稳步推进。新增省级深度保洁示范路24条,城市道路深度保洁率达到80%以上,城区主次干道机扫率和洒水率均达到90%以上。政府购买服务实现零突破。2020年初,新城环卫保洁和绿化养护实行政府购买服务,通过强化月度考核,考核结果与服务费挂钩,有效提升了新城环卫保洁、垃圾清运和绿化养护水平。垃圾分类有序开展工作。城区投放安装四分类垃圾亭17座,购置分类果皮箱2000个、分类垃圾桶600个,开展垃圾分类宣传23次,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城乡环卫一体化打开新局面。完善农村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的垃圾收运体系。现阶段,镇街建成垃圾中转站7座,配置环卫专业车辆45辆、垃圾桶1万余个(超过15户1桶标准),配备村级保洁员1000余人。村庄保洁、垃圾清运现已覆盖全区所有自然村。啃掉垃圾填埋场治理硬骨头。顺利完成陶庄垃圾填埋场封场治理和西丁垃圾填埋场存量垃圾治理工程,其中西丁垃圾填埋场的“原位筛分减量、异位资源化利用”的治理方案,成为全省先进典型。(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