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邮箱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8556595 | 网站无障碍
城市
济南 青岛 淄博 枣庄 东营 烟台 潍坊 济宁 泰安 威海 日照 临沂 德州 聊城 滨州 菏泽
德州:用好“关键一招”开创发展新局面
发布时间:2022-11-14 09:53:53 | 来源:德州日报 | 作者:王贺 | 责任编辑:阚金剑

  ▲天衢新区是四大省级新区之一,新区建设是德州打造对接京津冀桥头堡、引领中心城区东移、建设经济新增长极的重大机遇。记者刘振兴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十年来,我市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撕开利益固化的藩篱,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各领域全面发力,各项改革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着眼大战略大方向

  持续加大改革创新

  推动改革,何处落子?首先必须把握大局、顺应大势、站高谋远、奋勇争先。过去十年,德州迎来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叠加的难得优势,抓住用好重大战略机遇,不断激发改革动力,是我们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和首要任务。

  2015年10月,“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努力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动员大会,将“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定位为全市工作的总抓手和牛鼻子。此后,市县两级不仅成立专门机构,还出台一系列专项制度,聚焦“一区四基地”功能定位,加快推进产业融入、市场融入、平台融入、政策融入,扎实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院引校、招医引药“四招四引”。截至目前,全市先后引进京津冀过亿元项目591个,1853家企业与600多家大院大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协同打造黄河流域科创大走廊、沿黄现代产业示范带,累计实施重点项目130个,完成投资660多亿元。牵头搭建全国首个“黄河流域政务服务通办圈”,与6省(自治区)20市172个县市区实现政务服务跨域通办。

  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实施以来,我市累计与省属企业、驻鲁央企对接合作项目267个、总投资2181亿元。今年7月,我市与济南就济德同城化有关事项深入对接,签订了共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德州联动区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济德同城化迈出重要一步。

  我市积极谋划实施黄河、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牵手工程,用水系和生态廊道把两条文化大河连通起来。聘请高端团队完成了88平方公里运河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启动建设投资220亿元的“一廊六片”文旅景观带,集中展示漕仓遗址等历史文化景观,构建“水上行、岸上游”沉浸式体验场景,加快推进运河手造博物馆等重点项目,叫响“大德之州、好运之河”品牌,努力为“好客山东”增添德州力量。

  天衢新区正式设立为我市带来发展新机遇,拉开了德州平台建设、招商工作的新篇章。在这里,我市一改过去点状开发传统模式,创新“管委会+公司”“片区开发+亮点引爆”梯次开发综合模式,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今年1至7月,该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进出口、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比等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居全市第一。

  破解发展瓶颈

  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

  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我市全面深化改革从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入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抓发展机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创新发展路径,破除市场壁垒,转变政府职能,搭建起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十年时间,从理念、产业、要素,到体制、政策、环境,一场深刻变革在德州大地激荡开来。

  从坚持“工业强市”到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发展实体经济始终是推动德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十年间,从探索成立13个产业推进办公室,到构建“541”产业体系,再到聚焦11个关键产业链,深入推进“链长制”改革……德州聚焦实体经济,持续打出改革创新“组合拳”,推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四新”经济等一系列重要工业经济指标保持连年增长。

  创新,是支撑企业、产业保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2014年,我市在全省率先推出“科金产”融合工作机制,实现科技链、资金链、产业链有机融合。2020年9月,进一步提出用3年时间,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今年,聚焦落实省委省政府“十大创新”部署,我市在每一大创新领域,都形成一个推进机制,建立一个考核评价办法,市级以上科创平台迅速增至1201家。同时,把人才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牛鼻子”。我市全力育才引才聚才惠才,不仅设立人才“编制周转池”,出台人才“创业券”,还实施了“三年十万大学生兴德计划”,成功叫响“‘德’有你、才‘州’全”品牌。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如何更好为实体经济服务,则是金融的天职和宗旨。早在2013年,我市就探索实施了“春雨工程”,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和资金互助服务。此后,我市在金融领域的改革力度始终不减,从成立市融资担保有限公司、齐鲁股权交易中心德州运营中心,到启动“三航”培植计划、组织“金桥沙龙”,再到“便捷获贷”提速审批,政银企沟通对接渠道不断拓宽。探索专利质押、“人才贷”、“信易贷”等创新性融资担保模式,企业融资的“高速路”不断打通。创新开展无还本续贷、“主办行+中期流动资金贷款”、“互助式纾困基金+应急转贷资金”等服务,企业流动资金“断档”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过去十年间,我们对表对标全国最优标准,做好营商环境“基础题”;实施部门单位“营商环境一把手工程”,做好营商环境“加试题”。推行首席政府服务官制度,建设“无证明城市”,叫响“德办好”政务服务品牌。

  2022年,我市进一步出台《德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十条措施”》和《德州市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工作方案》,将优化营商环境的任务进一步具体化。同时,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出台了《德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进一步构建了立法系统科学、执法规范有序、司法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工作重在落实,难在推动落实。去年以来,我市对重点项目实行“挂图作战”,坚持重点任务项目化、重点项目目标化、项目目标责任化,实现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提速提效。同时,创新方式方法,推出“四色”督查考核机制,倒逼工作责任落实。

  2022年初,我市印发《关于加强“严真细实快”作风建设打造“五型”机关和干部队伍的决定》,进一步推动“严真细实快”作风落地见效。

  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作为农业大市,过去十年,我市从建设“放心农场”,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到率先提出整建制推进“吨半粮”产能建设,推行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粮”工作机制,营造“六级联创”工作格局,粮食生产实现连年丰产丰收。

  伴随农业产业化不断深入,农村土地制度也随之加速改革。我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三块地”改革均已成为国家土地制度改革试点。

  以人民为中心

  让改革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十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凝聚起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强大力量。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宁津县时集镇村民刘俊光过去靠外出打零工为生,找不到活儿时就闲在家里。今年2月底,宁津县实行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刘俊光通过考核担任兼职保洁员。不耽误种地,每月能多挣500多元。

  2022年,我市开展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集成改革。出台“1+1+N”系列工作方案,在公益性岗位开发、技能培训、乡镇吸纳就业、能人创业带动就业、基层就业服务体系等8个方面推出24项改革事项,构建起政府主导、市场推动和社会参与的协作格局。

  医疗、教育、社保是百姓关心的“身边事”。

  2013年,我市启动医疗服务标准化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174家医疗机构实行“先诊疗、后结算”模式;2014年,县级公立医院实施综合改革,次年改革扩大至所有县市区;2016年,与大病保险相衔接的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系统建立,重点救助对象经医保报销后可获得直接救助;2018年,实施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今年,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行门诊“先看病、后付费”舒心就医模式,率先上线运行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合作,对德州市人民医院整建制托管,共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同时,社保方面,我市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并轨、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轨,逐步实现养老、医疗保险全覆盖。

  2019年5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建立社会大救助体系的意见》,构建形成规范持续、全域覆盖的社会大救助保障体系。2022年,以“1335”为主要架构,我市救助体制机制逐步由兜底型向品质型转变、解困型向发展型转变、供给型向需求型转变,走出一条低收入者走向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

  教育方面,我市大力补齐短板。2014年,出台了《关于促进教育优先发展的意见》,全面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城区采取新建扩建、提升改造、整体搬迁、引进名校等方式,推动优质教育均衡布局。2015年,出台《德州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在课堂教学、招考制度等8个方面推进改革。全省率先开展中职与本科院校“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同时,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不断深化校长职级制、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深化职业教育创新实验改革。

  2022年,我市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积极为教师办好十件实事,制度化保障教师待遇。同时,以企业订单引人才、学校清单送服务、政府买单育人才“三单”模式促进产教融合。天衢新区在教育共建共享方面持续发力,成功设立天衢新区教育基金,为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脱贫攻坚是过去十年间改革攻坚的重要“战场”。

  2013年以来,我市逐步构建起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政府、社会、企业合力攻坚的大扶贫格局。2018年以来,我市建立防止返贫长效机制,以产业项目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群众持续增收。2015至2020年,全市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5.39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362个。2020年,全市100405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55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摘帽,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十年间,我市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衣、食、住、行等各个环节持续深化改革,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激活了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释放出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巨大活力。

  当我们把视野放得更加宽广,会进一步看到:

  十年间,我市践行“两山”理念,生态环境迅速改善,精神文明建设同步提升;从印发《关于加强农村党组织书记规范化管理的实施意见》,到全面推开星级化管理,我市基层党建不断取得新突破;健全完善领导领衔推进工作机制、督导调度机制,市级领导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

  此外,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民主监督实现持续突破,网格化管理全面覆盖城市,地方性法规相继出台……

  十年,我市用改革推动制度建设迅速成熟,一系列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城市方方面面、各项事业均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记者王贺通讯员李禄超

热点新闻
滚动
德州市快递企业全力以赴保运转
德州:党旗飘扬践初心 抗疫一线当先锋
德州推出首批40家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
德州市中心城区77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部竣工
德州:十件实事让教师安业乐业
德州乐陵:乡村田管家 服务到农家
山东滨州:传统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德州:真招抓改革 攻坚深水区
播撒合作种子 共享发展机遇——中国-东盟市长论坛暨协同创新发展大会侧记
山东日照:打造钢铁产业集群助发展
济南:让更多“新市民”租好房住优居
“齐鲁第一高”核心筒封顶

+更多
济南轨道交通6号线全线首台盾构机顺利始发
济南轨道交通6号线全线首台盾构机顺利始发
青岛:老城焕新 现勃勃生机
青岛:老城焕新 现勃勃生机
【于燕说电影】女性成长电影:苦难浇灌的墨西哥玫瑰弗里达
【于燕说电影】女性成长电影:苦难浇灌的墨西哥玫瑰弗里达
菏泽全市各级团组织迅速行动投身疫情防控
菏泽全市各级团组织迅速行动投身疫情防控
德州:用好“关键一招”开创发展新局面
德州:用好“关键一招”开创发展新局面
滨州沾化:40万亩秋盐收获
滨州沾化:40万亩秋盐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