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山东对标“灯塔工厂”标准,在重点行业推广创新应用,打造一批技术引领、集成协同、绿色低碳的“晨星工厂”,建设以数据要素流通应用为核心的“产业大脑”。近两年来,德州市坚持打造“产业大脑+晨星工厂”模式,赋能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数字化转型。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纺织服装等重点行业组织试点建设, 先后培育了天衢新区集成电路、禹城功能糖、乐陵调味品、陵城功能性砂线、宁津体育健身器材等市级“产业大脑”。271家企业入选省级数字经济“晨星工厂”培育库,入选数量居全省第一位。
德州聚力打造“产业大脑+晨星工厂”模式,持续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颗颗“晨星”引航产业加“数”前行
最近,德州市宁津县山东罗赛罗德健康产业有限公司量产不久的多功能体能训练器成了“网红”产品。“这款产品针对老中青的不同需求,提供全面专业的课程,瑜伽、舞蹈、增肌、塑形等应有尽有。而且通过大数据、云计算、AI以及数字控制等赋能运动健身,支持互动式直播以及远程私教,可以实现AI辅助下的远程一对一实战教学。”山东罗赛罗德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天恕介绍,在一批新产品带动下,今年前五个月,企业健身器材销售额同比增长40%。
宁津健身器材产业占据了国内商用健身器材70%的市场份额,产品远销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山东省首批数字经济“晨星工厂”,罗赛罗德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不仅产品迈向“智能化”,生产上也在构建“市场数据+生产协同数据+智能制造执行数据”的全流程数据化管理系统。“这些数据分析,打通了从研发、生产到物流、销售的信息壁垒,交货周期也从30天缩短到14天。”任天恕认为,健身器材产业不断迈向高端化,设备的现代化、产线的数字化缺一不可。
记者在企业生产车间看到,近500台焊接机器人挥舞着“手臂”为系列新产品进行金属部件焊接。去年该企业在300台焊接机器人的基础上又购置了200台,实现了零人工焊接,效率提高了10余倍,运营成本降低了30%左右。
为持续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山东对标“灯塔工厂”标准,在重点行业推广创新应用,打造一批技术引领、集成协同、绿色低碳的“晨星工厂”,建设以数据要素流通应用为核心的“产业大脑”。德州市加力推动企业“乘云而上、加数前行”,先进制造业强市和数字强市建设取得积极成效。271家企业入选省级数字经济“晨星工厂”培育库,入选数量居全省第一位。
不久前,乐陵市调味品“产业大脑”启用,山东众星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奇格外振奋。5月底,该企业接到了来自英国的20万瓶瓶装调味料订单,工作人员借助生产计划与物料控制系统,将订单的单品原料自动进行分解,精准分配到不同的原料库以及包材库,同时依据库存情况自动生成采购单,原材料和包材到齐后分配给车间生产。
“我们的产品分为调味料、方便食品等11大类33个单元,其中仅调味料类就有几百种产品,而每种产品又是由几种到几十种原料加工而成。面对如此繁多的品类产品,公司发展初期的管理模式,日益显现出各种弊端。”王奇说,采用生产型ERP管理一体化系统后,极大地解决了数据信息方面手动性核算所带来的多人劳动问题,每年节约人工成本超40万元。“我们将进一步提升生产、加工、运输等各个环节的信息追溯、数据应用,更好服务消费者需求。”
近两年来,德州市坚持打造“产业大脑+晨星工厂”模式,赋能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数字化转型。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纺织服装等重点行业组织试点建设, 先后培育了天衢新区集成电路、禹城功能糖、乐陵调味品、陵城功能性纱线、宁津体育健身器材等市级“产业大脑”。
产业大脑的建设离不开数据支撑,德州市不断夯实企业生产数据基础,围绕数采、数存、数用、数管,实施数字赋能行动,推动企业总数据师制度建设,加快企业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贯标,先后培育省级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贯标试点企业129家,试点县9个。
“我们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提标行动,持续推进一月一行业数字化转型现场会,分行业组建数字化转型服务联盟,开展数字服务官入企活动,一对一加力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力争省级数字经济‘晨星工厂’达到400家以上。”德州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孙洪昌说。
(记者 贺莹莹 通讯员 贺晓宁 苗世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