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医生一时大意也"中招" 中风成健康"第一杀手"

2016-10-30 13:20:34 来源:广西新闻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高静 字号:T|T
摘要】天气转冷,又到脑卒中高发时节 五种中风前兆 大家一定要重视 编前语 一夜北风寒。10月29日,南宁最高气温从28日的32℃降到了27℃,最低气温达到了18℃,天真的凉了。

5种脑卒中高危因素 快看看你有没有

中年预防中风 从控制血脂开始

    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记者 陈佳嘉

    核心提示

    根据近年在全国开展的大样本流行病调查研究估算,我国脑卒中后存活患者在1000万以上,其中65岁以下首次发生卒中的比例占到近50%。在幸存者中约四分之三的人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等后遗症,部分病人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其中中年人患脑中风的比例逐年增高,脑中风的发病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

    1 发病前移

    中年人中风增多

    “我们在临床上遇到最年轻的中风患者只有十来岁,是一名中学生,由心脏问题引起的中风。”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李燕华向记者介绍,因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脑卒中也很常见,不少市民30多岁就开始发病,特别是长期抽烟、喝酒的人。从生活不良习惯来说,中年人现在是脑卒中的高危人群,尤其是有以下5种高危因素的人。

    1.高血压、高脂血症。中青年高血压控制不良者多见,长期高血压主要损伤小动脉,而且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增高,都可增加脑出血或脑梗死的危险性。血脂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青年人对甘油三酯升高更敏感,血中浓度稍有变化即可加速动脉硬化发展。

    2.糖尿病。如今外出就餐次数增加、高糖、高脂饮食、运动减少等都是导致中年糖尿病高发的主要原因。

    3.过量饮酒。酒精可直接作用于脑血管平滑肌引起血管痉挛,还可通过使血小板增多导致脑血流调节不良、心律失常、高血压、高血脂,这些均可增加脑血管病的发生。

    4.吸烟。烟雾中的一氧化碳可以使这种细胞肌球蛋白收缩,血管通透性升高,加速动脉硬化。

    5.不良饮食习惯、生活方式。高糖、高脂饮食及酗酒、吸烟、睡眠不足、久坐缺乏运动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群众中特别是在中年人群中普遍存在。另外,心源性脑梗死、偏头痛、口服避孕药、脑动脉炎、遗传性脑血管病、体育运动不足也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2 预防中风

    从控制血脂开始

    据专家介绍,预防脑卒中须从控制血脂开始。脑卒中分为两种,一种是出血性脑卒中,另一种是缺血性脑卒中,其中70%为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根本原因是沉积在血管内壁的由“坏”胆固醇组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形成血栓,阻塞血管,造成局部脑部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这些“坏”胆固醇组成的斑块就像潜藏在血管内壁的不稳定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在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等诱因下发生破裂,使动脉迅速被堵塞,引发脑卒中等严重后果。

    “俗话说,擒贼先擒王,而‘坏’胆固醇恰恰是这场‘血管保卫战’的关键所在。”李燕华表示,控制血脂,特别是“坏”胆固醇水平,对于脑卒中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至关重要。她建议市民定期进行血脂检测,根据自身所处的风险等级,从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两方面入手,谨记“健康生活方式是基础,医嘱药物治疗是原则”,进而有效预防脑卒中的新发和复发。

    3 及时就医

    比吃安宫牛黄丸更有用

    每年的秋冬季节都是中风的高发季节,主要原因是天气变化后,昼夜温差大,血管收缩剧烈,容易出现中风意外。此外,中年人在此季节中风高发的原因估计是年末各项指标压力日益增加,精神与外界的双重压力引发中风爆发。

    “以前中风一直是老年人的‘专利’,通常是60岁以上老人的常见病。近年来发生了一些改变,四十来岁的患者越来越多,神经内科(或是中医的脑病科)中风住院病人里边超过1/3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李燕华说,此前一项调查表明,40岁以上的人群里,有76.4%的人存在血管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腰围增粗、过度饮酒、吸烟等,而中风正是因为脑血管出血或缺血造成的。

    “我们在门诊遇到很多病人,中风发作后不去医院,而是自行服用家里自备的安宫牛黄丸。这样的应急处理是救不了命的,应该及时到医院就医。”李燕华称,只需要做个CT检查,就能辨别是缺血性卒中(脑梗死)还是出血性卒中,而它们的治疗是完全相反的。

    此外,脑卒中通常是凌晨或者清晨发病,有时患者连自己的发病时间都不是很清楚,我国溶栓率只有4%,国外则达20%,不及时溶栓的致残率非常高。“我们的患者还有一个特点,无论自己的病情如何,就是只相信安宫牛黄丸,一到医院就问医生要。” 李燕华称,脑梗死引发的中风一旦错过6小时的黄金治疗期,一些重症患者的治疗就只能以救命为主。

    此外,一些中风患者过了急性期后,回到家中,自己在小区里散散步,伸伸手,动动脚自行进行康复训练,然而医生却说,这是另一个误区。患者还是要到正规的医院针对丧失的功能进行康复训练才是有效的。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