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中风,是大脑血管突然破裂出血,或堵塞造成的大脑缺血缺氧,可引起病人语言功能障碍和瘫痪,导致病人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危险极大,以突然发作多见。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肥胖、吸咽喝酒、高龄(55岁以后更易发生中风)等人群是脑卒中的高危人群。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年龄:50岁以上中老年人;
相关疾病: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有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的症状;
生活习惯:长期烟、酒嗜好,喜食动物脂肪,静坐式生活方式、运动量过少,长期服用雌性激素(包括口服避孕药);
身心素质:身体肥胖,性格急躁易怒,有中风家族病史;
相关指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心电图、超声心动图、TCD或颅外动脉超声检查有明显异常者。
脑卒中防治常识
脑卒中的五大认识误区
误区一:卒中发病突然,无法预防。
误区二:年轻人不必担心得卒中。
误区三:血压正常或偏低者不会得卒中。
误区四:瘦人不会得卒中。
误区五:服用阿司匹林期间吃吃停停。
中风后家人怎么办?
1.脑卒中患者最好在发病前3小时内得到有效治疗;若有人发生脑卒中,家人或身边人首先应将患者放平,仰卧位,不要枕枕头,头偏向一侧;
2.不要给患者服用药物(确诊前,随意用药可能会加重病情);
3.尽量不要移动病人的头部和上身,如须移动,应由1人拖住头部,与身体保持水平的位置;
4.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简单叙述病情,让急救医生做好抢救准备,不要选择出租车或者自驾车转运;有条件可给予吸氧。
评论: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