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志愿填报回归本位
“用最先进的博弈论算法为考生计算出最合适的志愿选择方案,在录取概率的计算上远超行业水平。”某机构的广告语不经意地点出了志愿填报业务的要点:用最少的分上最好的学校。
“报考咨询在国外也有,一般学校都会有一个兼职的升学顾问,他们更多的是给予你一个生涯指导:想做什么,适合读什么等。”陈志文认为,高考报考咨询最大的问题是功利性。“现在咨询更在意的是利用算法、经验、规则让500分的人上一个502分的学校与专业,500分上了495分录取的就觉得吃亏了,这是很糟糕的。把填志愿当成生意,精于算计,市场于是应运而生,这是我非常反感的。”
志愿填报“一时热”的背后,是考生职涯规划的“长期冷”。可以说,在奋力冲过终点线后,考生们为猝然而至的选择闪了腰。
“长期看,高考改革方案侧重培养学生长期规划和自我选择的能力,短期内则要依靠中学、大学的协同努力。”徐宁汉建议,有长期需求的中学或教育部门设置、固定专门的研究岗位,为本校或本地区的考生提供规划、报考的咨询服务;另一方面,大学平时也应更多走进中学,提早让学生了解大学、了解专业。
陈志文表示,清楚想干什么、喜欢什么是填报志愿的出发点,行业与专业的逻辑关系与行业实况则是选择的准绳。“如果这两个都搞清楚了,可选择的学校与专业也就非常有限了。而且,在这些背景前提下,你怎么报都没有错,至少没有原则性的大错。”
评论: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