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O2O项目受初创者和资本青睐
青岛日报/青报网《青岛创客》全媒介平台在2015年4月30日开启“创客秀”项目征集,经过报名、筛选,截止12月底,共有187个项目在青岛日报展示。在这187个项目中,涉互联网项目共计67个,占比37.0%。其中,O2O项目数量最多,共计27个,占互联网类项目的40.3%。
这些O2O项目几乎涵盖了餐饮、租房、兼职、家装、交通、培训、物业等各类生活服务行业。
在“青岛创客”微信公众号发布的青岛本地企业融资表中,共有19家初创企业在2015年完成了天使轮和PreA轮融资,公布了投资方和融资额度。其中,16家企业的项目属于互联网类。
在这16家企业中,O2O项目有5个,分别是:管家帮忙、师门镖局、就业街、e点兼职和无限社区,涉及本地生活服务、高校服务、求职就业、高校兼职和物业等垂直领域,融资额度从100万到600万不等。
(3)综合型孵化器中互联网企业占比偏高
报告选取了盘谷创客空间和青岛国际创新园的统计数据作为样本,进行分析。
以盘谷创客空间为例,2015年度共有53家企业入驻,其中,互联网相关企业多达44家,占比高达83.0%。
这些互联网企业中,从事网络技术项目的有17家,电商项目16家,O2O项目11家。
以青岛国际创新园为例,截止2015年12月底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园区入驻的中小型创业企业总数为89家,涉互联网企业共计42家,占比47.2%。其中,软件信息类项目共21家,占比23.6%;电子商务类项目共21家,占比23.6%。
(4) “互联网+”的政策“红包”
互联网创业之所以能在2015年度蓬勃发展,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政府政策对“互联网+”行业的扶持。2015年,青岛不仅从宏观全局层面上发布了《青岛市“互联网+”发展规划(2015-2020)》,还在各类就业创业政策中为电商等小微企业送去福利。
2015年12月,经市政府同意,市发改委发布《青岛市“互联网+”发展规划(2015-2020)》(以下简称“《规划》”),确定了我市“互联网+”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规划》提出,争取到2020年,我市初步形成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发展的新格局。
此外,在2015年1月5日,我市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明确城乡一体就业创业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创业和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实施办法》中。首次将创办“网店”的小微企业纳入一次性小微企业创业补贴的申领范围。
2、海洋+
(1)专业型孵化器作用凸显
截止2015年底,蓝谷核心区创业中心一期——海创中心接洽项目96个,完成注册46个,完成在孵企业/项目备案31个。孵化器内海洋产业领域项目达50%以上,主要分布在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及海洋新能源领域。
位于市南区的连城海洋生物科技孵化器,是一家专门接受海洋类创业项目的孵化器,目前已有在孵企业18家,“海洋①号”创业苗圃内预孵化项目20余项。创业项目涉及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地质、海洋生态、海洋新技术等“海洋+”新产业,其中,海洋水母繁殖、观赏、自动捕捞加工综合技术开发项目申请专利10余项。
由于技术、知识背景等方面的局限,海洋类创客项目的创业群体呈现出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的特点。依托蓝谷海洋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重大平台项目的带动作用,目前,蓝谷创业中心一期——海创中心各类人才已达642人,80%以上为涉海专业人才,其中博士占1/3,外籍人才21人,留学归国人才18人。
连城海洋生物科技孵化器的创业者中,高校、科研院所的硕士、博士占比约70%。
(2)重点区域定位鲜明
蓝谷核心区定位为“海洋+”创新策源地。依托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深海基地等平台建设,整合科研力量,落实研发计划,在海洋基础研究、近海和深远海应用技术研究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的海洋高科技成果。依托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的公共服务平台,试点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提高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型小微企业培育能力。突出创客空间、孵化器建设,为成果转化提供便利场所。
西海岸新区定位为“海洋+”高端产业集聚区。依托西海岸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提高海藻化工、海洋生物酶制剂、海洋生物功能材料和海洋绿色农用生物制剂等产品的生产能力。
红岛经济区定位为“海洋+”新兴产业孵化区。构建了蓝色生物医药孵化中心、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和国家大学科技园等蓝色创新平台体系,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装备制造、海洋信息服务、水下机器人等蓝高新产业。
五、区域
1、市北:激活传统产业积淀
作为曾经的工业企业聚集地,市北区借助老工厂搬迁释放了大量的场地资源,同时,也遗留下较为深厚的产业资源积淀。在此基础之上,市北区建立了橡胶谷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纺织谷80·创工厂、中航工业青岛科技园等侧重特定领域的创业孵化机构,使它们成为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的重要载体。
2015年,市北区还加大了创业扶持力度,2015年4月市北区成立了“市北创客邦”创业品牌,并通过“一圈两片三点泛群落”的布局,进行区域内创新创业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同时,市北区还成立了规模为1亿元的科技产业投资基金,设立2000万元的市北区创新创业发展基金,对众创空间给予50万-100万的补助,对入住众创空间的创业项目、团队、人才给予5000到10000元的创业补贴。目前,市北区已建和在建的众创空间达12家,到2016年底,市北区的目标是建成两条特色创业街区,10至20家众创空间,培育集聚创客群体万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