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要闻 > 正文

济南:"无车日"遭遇堵车 绿色出行"路在何方"?

稿源时间:2016-09-23 09:20:46  文章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zhanghonghong
【摘要】济南: "无车日 "遭遇堵车 绿色出行 "路在何方 "?---有数据显示,近年来,济南的公交出行分担率逐年下降,“十二五”中期接近30%,2015年下降到了25%,价格、速度等是主要原因。相比之下,近期,随着济南中央商务区(CBD)的设计规划相继出炉,其中CBD在交通建设上提出的“三网合一”的交通网络理念受到了不少市民的关注。

济南10岁“无车日”遭遇堵车 绿色出行“路在何方”?

  昨日,在非交通高峰期中的济南经十路上机动车依旧大排长龙。(本报记者 范良 摄)

  9月22日,是我国第10个“无车日”。即使平时已在大张旗鼓地宣传绿色出行理念,但有些尴尬的是,这一天,路上的车流量仍未见减少。

  慢行道路“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公共交通分担率逐年降低,“最后一公里”问题难解决……种种“不便”阻碍了市民选择绿色出行的脚步,使低碳出行多年来一直停留在理念阶段。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济南热火朝天地建设轨道交通,“一纵四横”慢行交通道路的规划,以及CBD建设中先进的交通设计理念等,使人们保留了绿色出行的愿景,新的出行格局离我们越来越近。

  十年之痒 “无车日”车流不断、知晓率低

  与往年设置禁行区、打造慢生活街区等轰轰烈烈的活动相比,今年的“无车日”显得颇为冷清,并未采取相关限行活动。而路上的情况与平日相比也并无太大差异,道路常态化拥堵,车流仍源源不断,与“无车日”绿色出行的倡导形成反差。

  22日7:20,根据手机地图软件提供的实时路况信息,阳光新路、经十路、舜耕路、北园大街等路段已呈现拥堵状态,而济南交通广播也在不断重复路况信息:奥体西路和龙奥南路交叉口车行缓慢、全福立交工业北路上桥口东向西压车300多米、经十路山大路路口东向西压车到燕山立交桥……

  7:50,记者沿着北园高架路青岛路上桥口一路东行至顺河高架路,虽未见明显拥堵现象,但路上的机动车数量与往日相比并无太大差别,行至顺河高架路经四路下桥口时,该处往北压车近100米,下桥后行至顺河东街与普利街交叉口时,也有明显拥堵现象。

  10:00左右,记者在黑虎泉西路附近随机采访了20位市民,大部分市民表示对“无车日”并不知晓,更有市民认为“无车日”有些流于形式,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就跟‘熄灯一小时’活动差不多,过了这天,该开车还是要开”,“理念是好的,但不要光注重宣传,平时公共交通和配套设施要跟得上,这样绿色出行的人才会多”。

  尴尬现状 限行活动“限”不住市民开车热情

  据了解,从2007年起,济南市就加入了住建部等部门发起的“无车日”活动,当年还推出限行措施,划定的无车区东至南门大街、黑虎泉西路、黑虎泉北路,西至趵突泉路,北至泉城路,南至泺源大街。

  之后几年“无车日”的限行活动,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去年,在划定禁行区域的同时,还提出慢生活街区概念,在区域内提供免费公交车、免费自行车等配套设施,成为力度最大的一次“无车日”限行活动。然而一个尴尬的现状是,在历年限行措施大张旗鼓进行的同时,市民使用机动车出行的频次依然没有减弱。与之相对应的是,道路上的拥堵状况没有得到有效缓解。

  据了解,在开展“无车日”行动第一个年头的2007年,济南市机动车保有量为100多万辆,小汽车46万辆。而截至今年6月30日,我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174.3万辆,比去年同期多了近20万辆,预计到2017年6月份,济南市机动车保有量会突破200万的警戒线。数据显示,济南市机动车的人均使用率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为2.9次/天,节假日也达到2.5次/天之多,高于北京、上海等城市。

  根据高德地图发布的《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济南继去年第三季度之后,再次位居“堵城”榜首,并且是唯一一个高峰拥堵延时指数达到2.0以上的城市,这意味着,一季度济南市民由于拥堵造成的时间损失达到了正常状态的2倍以上,拥堵时间成本全国最高。

  分担率低 公共交通难当绿色出行“大任”

  “绿色出行一天还可以,如果天天绿色出行就受不了。其实大部分时候选择开车出行还是因为方便。”采访中,多位市民在谈到不愿采用绿色出行方式时给出的原因多为“不方便”。而在“不方便”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城市公共交通资源相对匮乏、慢行交通配套不完善等问题。

  市民韩先生家住飞跃大道附近,由于工作原因,他每周都会去一两趟西客站。每次去的时候,需要乘122路公交车到火车东站,转乘到济南火车站,然后再转K156路公交车到西客站,一路需倒3次车,花费时间约两个半小时,而自驾只需一个小时左右。虽然自己开车会堵车,高峰期车速不如公交车快,但因为转车次数少,时间没有浪费在换乘上。

  韩先生专门研究过,从济南火车站到火车东站的距离大概3.6公里,而且二者在一条直线上。目前K156路公交车的终点站是济南火车站,如果能够沿着经一路向东到明湖西路的方向延长3站,就能让乘客减少一次换乘。

  家住二环南路的赵先生称,他在西边上班,“平时也想坐公交上班,但是太不方便了。从家走到公交车站需要10多分钟,挤上车后还要换乘一次才能到单位,时间成本高不说,车站距离目的地太远,所以平时都是自己开车,不用挤车,也能自由掌握时间。”

  “存在这种情况的公交线路不只一两条”,韩先生表示,许多私家车主不愿意开车上班,就是因为高峰期乘公交车人挤人,有时还需要倒好几站才能到目的地,非常不方便。

  不断新开线路、增设公交车道、票制改革……近年来,不少市民明显感到我市在发展公共交通方面进行的努力。但目前,济南的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仍难以承载起绿色出行的意愿,离乘客需求还有差距。

  有数据显示,近年来,济南的公交出行分担率逐年下降,“十二五”中期接近30%,2015年下降到了25%,价格、速度等是主要原因。

  山东省政府参事、省政协常委、山东建筑大学教授邓相超认为,这牵扯到整个济南市的规划、建设、部署,需要有宏观的思维,从满足需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来做文章。济南公交的发展是落后于济南市发展的,一般世界上的通行规律是发达国家超过100万人口的大城市,公交分担率要占到60%到80%。东京、名古屋和大阪,这三个城市群总人口占据了日本总人口的51%,但从来不出现交通拥堵的现象,因为到日本东京的中心区,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了90.6%。

  而让市民爱上公交出行,最关键的是提速,同时除了方便外,也要让市民充分获得实惠。只有做到这些,才能让面对停车难、停车贵依旧不愿放弃私家车出行的市民,自觉自愿地选择绿色交通。

  “无车”之困 慢行路权被侵占,“不开车就没路走”

  随着拥堵的加剧和绿色出行意识的逐渐增强,部分市民开始尝试慢行交通方式。然而他们却发现,在很多路段出现了“不开车就无路可走”的局面。

  22日,记者从二七新村南路沿建设路向北探访,虽然部分机动车道因管道施工被刨掘,但仍能清晰地发现,道路东侧非机动车道被沿途多处建筑隔断:一处厂区、一幢居民楼、一家休闲娱乐场所、一家宾馆、一处区级机关单位、一片金融机构宿舍。一些骑电动车和自行车的路人干脆直接在机动车缝隙中穿行。直至经十路附近,非机动车道才基本恢复正常。

  市民赵先生对记者表示,他在建设路上走了8年,之前都是开车,但最近两年堵得厉害。近期他改骑自行车上下班,才发现很多时候不得不到机动车道上“玩命”。在他的记忆中,这段路原本不是这样,“改造来改造去,越来越无路可走。”

  人行道的存在情况也不容乐观。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人行道必须满足行人通行的安全和畅通要求。在各级道路上,人行道的最窄宽度,大城市为3米,中小城市为2米;在商业或文化中心区以及大型商店或大型文化机构集中路段,大城市为5米,中小城市3米;火车站、码头附近路段,大城市为5米,中小城市为4米;长途汽车站路段,大城市为4米,中小城市为4米。在济南,能达到这一要求的人行道少之又少,不少路段因太窄,被媒体冠以“最窄人行道”之名。据统计,在济南市区内,有80%的人行道上存在有碍通行的设施、路障和交通隐患。

  2010年起,济南试推慢行交通,成为全国首批示范城市之一。玉兴路、文化东路、文化西路和黑西路作为省城首批自行车与步行系统示范路。然而,在其他更多的路段,非机动车道被蚕食、人行道障碍重重、小摊贩占道经营、违法停车肆意侵占路面等情况仍大量存在。

  “一纵四横” 济南慢行交通道路规划出炉

  为了缓解和逐步改善上述情况,今年6月,济南“一纵四横”慢行交通规划出炉。

  记者了解到,“一横”西侧起点为中山公园沿经四路至泉城路入解放路。“四横”分别由济南站到七里山、大明湖北轨道站到泉城公园、济南东站到千佛山以及百花公园到千佛山4条路线组成。这5条线囊括济南30处最繁华、好玩的地方,以后骑着单车,就能将天下第一泉、黑虎泉、五龙潭、千佛山、泉城公园等景点一一游遍,体验独属泉城的生活韵味。

  根据规划,慢行交通系统将建设三种道路,一种是布设在风景区、公园、广场等专用道路,一种是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用彩色铺装,通过绿化带与机动车道隔离的一级慢行道,另外一种是用护栏或划线隔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的二级慢行道。三种车道都将无缝衔接公交场站,提高市民的出行效率。此外,规划提到,主干道配建的人行道不小于2.5米、自行车道不小于4.5米;次干道配建的人行道不小于2.5米、自行车道不小于3.5米。

  据济南市规划局工作人员介绍,慢行交通可以满足城市内中短距离出行需求,还承担城市部分休闲健身功能,能有效减少交通拥堵、改善空气质量,有利于控制城市规模,减少土地资源消耗,从而营造舒适、安全、便捷、宁静的城市环境和绿色交通体系。

  市民期盼 轨道交通网络改变出行格局

  “一纵四横”慢行交通道路的落地及实际效果还有待验证,相比较而言,目前如火如荼地轨道交通建设,似乎更能让市民看到绿色出行的希望。

  R1线高架段已完成近三分之一,R3线已于6月正式动工,R2线11月即将动工……随着一个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济南人离自己的地铁不远了。今年4月份,《济南市轨道交通第二轮建设规划(2016-2023)》正式出炉,除结合第一轮建设规划对R2线一期进行调整外,新增项目由环线、M1线、M2线、M3线、M4线、R1线北延、R2线西延、R3线北延8个项目组成,新增规模约198km,共设车站144座。从线路上看,济南的轨道交通将完整覆盖“一城两区”,增加居民出行的可达性和便捷性,取得良好的网络整体效益。

  据悉,R1线将购买的24列地铁车辆目前已开始选购地铁车身,高架段有7个站点,目前整体施工已完成30%。首辆车将于明年12月运抵济南,R1线预计2019年10月开通试运营。

  三网合一 看CBD如何保障绿色出行

  “绿色出行基础设施及慢行交通道路缺失等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在最初设计时不重视、不具前瞻性。”有专家表示,有的道路是最近几年才建设的,竟然没有设置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可见交通理念多么落后。

  相比之下,近期,随着济南中央商务区(CBD)的设计规划相继出炉,其中CBD在交通建设上提出的“三网合一”的交通网络理念受到了不少市民的关注。

  记者了解到,根据规划,轨道交通约占CBD全方式出行的30%,须满足高峰8万-10万人的出行需求。整个CBD地区有4条地铁线路穿过,除目前已确定在明年开建的R3线路外,还有规划中的地铁4号线、地铁6号线和地铁7号线,这4条地铁线路把CBD和周围的区域联系在一起。要保证交通的迅捷便利,CBD将实行公交支撑、慢行优先的综合交通网络,打造三网合一的公共交通示范区、慢行交通体验区、交通宁静化区。构建“四纵四横”的BRT公交走廊,高密度覆盖的常规公交网络,高密度、均质化的道路系统,绸带公园两侧交通宁静化,沿东西绿廊的交通步行化。设计强调慢行的交通和公共交通,以减少对小汽车的依赖。当把包括BRT和地铁线路等在内的各个公共交通放在一起就可以看到,任何一个点都可在3分钟或者5分钟到达公共交通的站点。

  “CBD在交通上提出的三网合一规划完全可以进行推广,最终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济南的交通出行环境将得到极大地改善。”市民周先生称。

  短评

  车内没有刺客,不要让车成为“刺客”

  中学时看过一篇英文小文章:外星人派先遣队来考察地球人的生活状态。小分队的调查报告是,这个星球上的主要生物都是钢铁身躯、长着四个轮子,奇怪的是,他们肚子里都有一些两条腿的寄生虫,偶尔会离开他们到处活动。

  小时候没理解外国佬的深意,觉得汽车还能取代人成为主角?没想到不过二三十年,中国城市也成了车的天下。

  我们生活的城市,是人的城市,还是车的城市?这两天大家都在笑传安全带警示灯是在提醒“车内有刺客”的段子。车内并没有刺客,但道路拥堵、空气污染、交通事故等一系列问题,倒是让汽车无形中成了我们城市生活的“刺客”。汽车成为生活的主宰,以至于我们需要用“无车日”来寻求一点象征性的回归。

  今年已经是我国第10个、世界第18个“无车日”。许多人抱怨“无车日”并不能解决什么问题,政府推出的交通管制等一些限制措施,反倒给生活增添困难。其实,我们不是在推广“无车日”,而是在推广一种理念,绿色出行,环保出行,让生活少一点尾气、多一点蓝天。

  的确,在道路不配套、公共交通不完善、各种设施还比较落后的大环境下,单方面呼吁“无车”只能是一厢情愿。但能够确定的是,坐在汽车里,你永远闻不到路边野花的芬芳,感受不到杨柳微风的轻抚,听不到小鸟的吟唱。汽车的发明是人类历史颠覆性的进步,但不要让它伤害我们的生活!

欢迎广大网民为中国网山东提供新闻线索,积极投稿。中国网山东热线电话:【0531-88556593】 投稿邮箱:zgwsdchina@126.com 中国网山东微博:http://weibo.com/aixinqiye 微信公众号 :sdpdchina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