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要闻 > 正文

德州: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势头良好 仍需多方扶持

稿源时间:2016-11-09 19:10:30  文章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zhanghonghong
【摘要】德州: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势头良好 仍需多方扶持---。

    新华社信息济南11月9日电(记者叶婧)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既是农业做长产业链、做大价值链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加农民群众收入的必由之路。记者调研了解到,山东省德州市作为农业大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条件优越,发展势头良好,但总体仍处于初级阶段,产业融合需财政、税收、金融等多方面的扶持。

    ——多元主体、多种形式 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发展

    记者在德州采访发现,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德州注重发挥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探索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多种形式,同时积极引进新兴业态和商业模式,多元主体、多种形式共同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发展的良好局面已初步形成。

    一是农业产业链延伸型融合。主要是以农业为中心向前后链条延伸,如将种子、农药、肥料供应等上游环节与农业生产连接起来,或将农产品加工、销售、服务等下游环节与农产品生产连接起来,或者组建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

    德州市齐河县焦庙镇永乐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的合作社建在20万亩粮食高产创建核心区内,涉及18个村,吸纳社员142户,辐射带动1380户,合作社实行统一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统一良种供应服务、统一测土配方肥供应服务、统一有机供应服务、统一深耕服务、统一精播服务、统一机收服务、统一病虫害防治服务“八统一”运作模式,实现了节本增效、粮食增产、农户增收。

    二是资本、技术等要素对农业的渗透型融合。主要是吸引工商资本下乡从事农业生产,为农业生产注入新模式、新技术。

    德州市陵城区德强农场成立于2013年,农场主冯树强在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政策的激励下,注册成立了陵城区第一家家庭农场。冯树强告诉记者,他与中国农科院、北京农林科学院、山东省农科院、以及德州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所联手合作,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充分发挥流转耕地成方连片的特点,精选优质品种,采用先进农机具,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实现土地集约化、规范化、科学化经营。

    2014年中央领导考察时称赞,德强农场是以农民自愿为基础,现代农业技术为依托,法律规范为保障的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三是农业与其他产业交叉型融合。主要是农业与文化、旅游业的融合。

    记者从德州市农业局获悉,目前,德州市共有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4个,省级4个,市级13个;全市共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94个,其中农家乐59个,休闲观光农园(庄)35个,从业人员4000余人,年接待人数近400万人次,实现年营业收入7.6亿元。

    ——德州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仍处初级阶段

    目前,德州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包括: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层次浅;农业产业链不完整、不衔接问题仍然突出;合作社、家庭农场的辐射带动能力仍然不足;农产品加工停留在初加工阶段,产品附价值不高;休闲观光等农业第三产业发展的资金、土地等约束呈增强趋势;工商资本下乡后的“非农化”、“非粮化”倾向需要警惕等。

    针对这些问题,德州市提出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提供贷款担保、发展订单农业、开展社会化服务、吸纳农户以土地入股、领办创办合作社等方式,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同时,立足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发展一村一品特色村镇;大力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扶植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

    此外,德州将继续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同时加强监管,遏制“非粮化”,严禁“非农化”。

    ——宜多措并举促农村一二三产业健康发展

    多位基层干部、群众向记者反映,德州市作为农业大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困难在全国都具有一定代表性,建议通过设立产业融合发展基金、制定优先扶持农民合作社目录等方式,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健康发展。

    一是设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基金,不断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并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援助支持。

    二是加快制定优先扶持农民合作社目录,重点扶优扶大,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对省级示范社、示范场给予一定财政补贴,新增农业产业化省级财政扶持资金、贷款贴息项目补助重点向市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倾斜。

    三是加大对乡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研究制定促进乡村旅游休闲发展的用地、财政、金融等扶持政策,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四是加强对工商资本下乡的规范与监管,建立工商资本租赁农户承包地资质准入制度,对企业从事农业生产具有的生产经营能力和履约能力进行审核,并缴纳一定的土地流转风险补助金和村级风险保障金,同时加强动态监控,防止改变土地用途。

欢迎广大网民为中国网山东提供新闻线索,积极投稿。中国网山东热线电话:【0531-88556593】 投稿邮箱:zgwsdchina@126.com 中国网山东微博:http://weibo.com/aixinqiye 微信公众号 :sdpdchina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