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山东胜利油田9月8日讯 8月份工资考核结果一出来,就在胜利油田黄河钻井三公司的员工中炸开了锅。不同井队的同一工种、同一岗位,员工间的收入差距最少也高出了2500元。
目前,主要由“停工待产”队伍构成的钻井三公司一改以往“干好干差,差别不大”的薪酬分配做法,实行“多劳多得”的新的薪酬管理制度,将员工的月度绩效工资与工作业绩挂钩,体现“优绩优酬”原则,井队从“等着干”变成“抢着干”,员工从“要我干”变成“我要干”,充分发挥出绩效管理的“激励”作用。
困局-:井队多、井位少
目前,黄河钻井三公司共有17支钻井队,但除了胜利本土市场的2支井队和陕西延长项目2支钻井队正常运转以外,其余13支井队均处在停工状态。
据了解,钻井三公司原来的薪酬管理办法自2012年制定以来,已4年未做大的调整。可当前生产经营形势较之以往已大不相同。自2014年底,国际油价震荡下滑,石油工程行业逐渐进入“寒冬期”,胜利本土市场空间饱和,国内外部市场效益低、风险大,钻井工作量随之越来越少。“当前在手工作量与井队总数、岗位人员数量不成正比,部分员工市场意识、效益意识和竞争意识不强的问题也逐步显现。”黄河钻井三公司经理马国良说。
以前,工作量充足,钻井队通过公司统一安排调控,可以在多个区块同时施工,体现的是一种“有活一起干”、“干活一窝蜂”的劳动状态。而现在,这种状态不复存在。按照《胜利油田分公司钻井队伍运行管理办法》要求,将按照基础管理、合同履行、安全环保、工程质量以及服务保障等五大类19项考核指标,对钻井队综合业绩进行排名,考核结果与后续工作量直接挂钩,对排名前五的队伍工作量分配上优先保障,而后五名的队伍下一周期不安排工作量。“也就是说,只有指标优异、排名靠前,才能有活干,才能有钱发”,马国良表示,“正因为如此,与之相适应的薪酬管理办法也必须做出调整,体现出效益考核的杠杆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