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山东滨州7月8日讯(杨圣仙 通讯员 刘春迎)“眼看着就要退休了,还天天冒着高温坚守在电网建设的工地上,你到底是图的个啥?”“我一不图名、二不图利,因为我是党员,咱要对得起这个称号,一定要把最后一班岗站好。”近日,在国家电网山东滨州供电公司110千伏贤城变电站建设现场,输变电工程公司共产党员许志强向笔者掏出了心里话。
再过4个月,许志强就要退休了。然而忙碌在110千伏贤城变电站建设现场的他依然干劲十足。许志强199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输变电工程公司算得上是一名老党员了。自1990年调到输变电工程公司,27年来,许志强平均一年建设一座变电站(电气部分),被电网建设一线的同事们尊称为“强哥”。
说起27年来的工地生涯,虽然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但是心中的那份“责任”战胜了一切艰难困苦。220千伏车王变电站建设对许志强来说是记忆最深一个站。2005年,随着沾化县工业负荷的迅猛增长,滨州供电公司决定建设该县第一座220千伏变电站,这也是输变电工程公司独立承担建设的第一座220千伏变电站。许志强担任电气设备建设的项目经理。由于是初次接触220千伏变电站室内GIS安装,一切都得从头学起。从设备吊装、组装、抽真空到六氟化硫气体注射,每一道工序都需要严谨细致。GIS设备精密化程度高,要求无尘化安装。在施工过程中,哪怕有一个毛刺都可能造成重大设备安全运行隐患。为了保证施工质量,许志强带领工人们边摸索、边施工,在设备安装区用塑料布包裹起来,以起到防沙、防尘的良好效果。当时正值冬季,人在里面就跟在温室大棚里工作一个样。
可是一到晚上就成了冰火两重天。为了方便施工抢抓进度,许志强跟工人们同吃同住,大家就住在附近的车王村。吃的是当地特产——虾酱、咸萝卜条,睡的是农民朋友的“专利”——土坯炕。由于濒临沿海,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一到晚上气温骤降。睡到半夜大家就会被冻醒了,实在冷的受不了,就喝壶热茶暖暖身子再入睡。就这样,许志强跟同事们历经寒冬三个月,按照既定计划圆满完成了220千伏车王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任务,确保变电站如期送电投运。
相比220千伏车王变电站,220千伏西王变电站建设却是另一番场景。鉴于邹平县西王集团扩建项目急需用电,2010年滨州供电公司采取超常规的做法决定用5个月的时间,建设一座智能化的、当时全省变电容量最大的220千伏变电站。
220千伏西王变电站电气设备建设的重任再次落在许志强的肩上。在施工的紧要关头许志强把自己当成“小青年”,干工作老爱跑在前头。组合电气怕尘土,他就常打扫现场卫生,该洒水时洒水,该铺塑料布铺塑料布。对待这些价值连城的电气设备,许志强可真是当成眼珠子来看待,从来不当甩手掌柜的。特别是触头部位、密封圈的施工更要瞪大了眼睛瞅着工人们干,有不得半点瑕疵。哪怕是一颗螺丝钉,许志强也不会放过。螺丝的正反方向对不对,紧的力度到不到。有时就要伸手试一试。安装避雷器要求横平竖直一条线,有的工人粗心,安装起来不美观。许志强就要领着工人们返工调整,直到自己满意了为止。对于许志强对施工标准的苛刻,有的工人私下里经常发牢骚。但是,许志强往往是拍拍胸脯说:“跟着我许志强干活就得钉是钉、铆是铆,咱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五个月,要建设一座智能化的220千伏变电站,从土建施工、主控楼建设,到GIS电气设备组装、调试,再到验收、送电。时间实在是太紧了,真是紧到“一分钟”也要掰开用的地步。为了抢工期,现场一下子就上了五个施工队,实行24小时三班倒、歇人不歇马的“车轮战术”。许志强带领施工人员就住在工地上的活动板房里。由于现场的施工人员多达100多号人,有时大锅菜也不够吃的。僧多粥少的局面经常出现,最后伙房的大师傅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烧出一大桶开水来备用,看着人多了、菜不够了,就往锅里加水,水多了就加盐,不一会儿一锅菜就变成了两锅汤。即便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许志强跟一线工人们“两个馒头、一碗汤”吃的是津津有味、干的是热火朝天。2011年1月20日17时,历时五个半月的滨州第一站——220千伏西王变电站1、2号主变正式投入运行,为滨州供电公司发展掀开新的篇章。
欢迎广大网民为中国网山东提供新闻线索.积极投稿 中国网山东滨州热线电话:【0543-3392777】 投稿邮箱:zhongguowangbz@126.com 中国网山东滨州微博:http://weibo.com/ChinaBZ 中国网山东滨州网友群 :15664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