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要闻 > 正文

山东海洋经济挺进深蓝 拥全国近1/3科研机构

稿源时间:2017-04-27 09:11:35  文章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高静gaojing
【摘要】伴随着海洋资源开发由浅海走向深海,我省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4月25日、26日,记者跟随采访团走进中集来福士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和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实地感受海洋经济“挺”进深蓝的步伐。

  ◆全球最大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山东造” ◆拥全国近1/3海洋科研机构

  中集来福士钻井平台生产基地鸟瞰图。图右黄色平台是目前在造的“蓝鲸2号”,实现了钻井甲板盒的加强在片体和分段阶段安装焊接、RST指梁基座在地面机加工、烟囱模块整体完工后吊装合龙等方面的新突破。目前已经进入舾装和调试阶段,预计2017年内达到交付状态。

  陆海统筹、向海发展,是我省做大做强海洋经济的战略定位。

  伴随着海洋资源开发由浅海走向深海,我省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4月25日、26日,记者跟随采访团走进中集来福士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和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实地感受海洋经济“挺”进深蓝的步伐。

  且看海洋工程超深水领域

  首个“交钥匙”工程

  4月的海边,清风徐来。站在近50米高的“蓝鲸2号”操作平台,放眼望去,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一片繁忙。

  “相比于传统的钻井平台,蓝鲸系列配备了高效的液压双钻塔和全球领先的闭环动力系统,两个井心系统同时工作,可提升30%的作业效率。”4月25日,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设计二部经理于长江告诉记者,国内首次应用的闭环动力系统能根据不同的工况,灵活选择或指定在线运行的发动机,节省10%的燃料消耗并减少排放,大大提高该平台的绿色性能。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是获取海洋资源的重要平台,在海洋强国战略的大背景下,我省正加快培育壮大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

  2月13日,全球最大、最先进的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1号”在烟台正式命名并交付。27354台设备,40000多根管路,50000多个报验点,120万米电缆拉放长度……这些巨大数字足以让人震撼。这也是我国船厂在海洋工程超深水领域的首个“交钥匙”工程。

  “蓝鲸1号”钻井平台首次使用100毫米NVF690超厚钢板,在全球率先成功完成CTOD(裂纹尖端张开位移)实验。中集来福士成为全球唯一一家通过CTOD实验并具有该类焊接生产能力的企业。在建造过程中,中集来福士首次深度参与平台钻井系统的设计、拆包采购、设备安装、调试等关键环节,完成了大部分的自主设计以及完全的自主建造和钻井调试,成功走通了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钻井大包之路。

  “‘蓝鲸1号’是我们交付的第九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采用了双钻塔、液压主提升、岩屑回收、超高压井控等大量的新技术。”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副总裁赵晖介绍说,目前在造的“蓝鲸2号”在总结同系列姊妹船的基础上,又实现了项目建造工艺多个重大创新突破,钻井甲板盒的加强在片体和分段阶段安装焊接、RST指梁基座在地面机加工、烟囱模块整体完工后吊装合龙等,目前已经进入舾装和调试阶段,预计2017年内达到交付状态。

  每秒2600万亿次!国际海洋科研性能最强超算系统在这里

  走进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的海洋腐蚀与防护开放工作室,一台厌氧菌微生物培养箱成为了采访团记者关注的焦点。

  “厌氧培养箱是一种可在无氧环境下进行细菌培养及操作的专用装置,能够培养最难生长的厌氧生物,是厌氧生物检测科研的理想工具。”工作室负责人杨黎晖告诉记者,远洋船舶航行中,海洋微生物会附着于船舶管路系统之中,从而产生腐蚀等破坏。工作室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不同海洋环境因子对腐蚀作用的过程和机理、海洋污损生物附着机制及腐蚀机理、海洋腐蚀防护与监检测技术的开发及防护机制等。

  据介绍,海洋腐蚀与防护开放工作室研发的复层矿脂包覆防腐蚀技术(PTC)由四层紧密相连的保护层组成。其中矿脂防蚀膏、矿脂防蚀带是复层矿脂包覆防腐技术的核心部分,含有高效的缓蚀成分,能够有效阻止腐蚀性介质对钢结构的侵蚀,并可带水施工。密封缓冲层和防蚀保护罩具有良好的整体性能,不但能够隔绝海水,还能够抵御机械损伤对钢结构的破坏。

  我省拥有全国近三分之一的海洋科研机构、半数以上的海洋科研人员,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超过60%。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是我国海洋领域唯一的国家实验室,也是世界七大海洋实验室之一。这里汇聚了最前沿的创新资源和创新团队,开展原创性研究,提升我国海洋科学与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引领我国海洋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该国家级实验室去年底启用了高性能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平台,计算能力达到每秒2600万亿次,是目前国际海洋科研领域性能最强的超算系统,为提升我国海洋科技领域的话语权提供了有力支撑。(杜文景)

 

欢迎广大网民为中国网山东提供新闻线索,积极投稿。中国网山东热线电话:【0531-88556593】 投稿邮箱:zgwsdchina@126.com 中国网山东微博:http://weibo.com/aixinqiye 微信公众号 :sdpdchina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