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出培训新模式
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徐福平是石桥中心卫生院的帮扶专家。他除了定期坐诊和日常查房外,还要完成培训陪诊医生、分析研讨典型病例等工作。
在高新区,像徐福平这样的帮扶专家还有很多,这也是高新区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的一个集中体现。高新区根据医院发展计划及群众就医需求,由市级医院选派固定的中级以上职称医师,每周定期到卫生院进行坐诊、住院查房、会诊和病例讨论。同时作为基层医院重点科室学科的带头人,为乡镇卫生院培育一批技术突出、具有高新区特色的重点专科,拓展发展空间。
在帮扶的基础上,高新区与市级医院建立了结对带教的人才培养机制,借助市级医院专家优势,不断为高新区输送“新鲜血液”。在“一对一”的结对带教下,进修人员可进入市级医院进行门诊坐诊、查房及参与手术等医疗工作,并建立弹性、短期进修学习模式,培训效果显著。石桥中心卫生院医生孟娜告诉记者,专家的指导让她受益匪浅,业务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有了质的提升,有更大的信心为患者诊疗,老百姓也更信得过。
“医联体”改革走得更远
在整个的采访过程中,记者真切感受到高新区“医联体”改革带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由最基层的村卫生室到市二、三级医疗机构到省、国家级高层次医疗机构的医联体构架形成,分级诊疗通道彻底打通;
发挥乡镇卫生院专科特色及地理位置等优势,充分利用市级医院资源解决高新区无区级医院的短板,变被动为主动;“1对1”的医联体组建方式更有针对性、帮扶资源更充足;通过组建医联体,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得到切实提高,群众对基层医院的信任度、认可度提升,为分级诊疗打实基础;医联体的有效运行,使高新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用一级医院的收费标准享受到“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
紧密型“医联体”带来的变化远不止这些,它的背后是政府的统筹指引。正是由于政府购买服务,“医联体”改革走出了坚韧的步伐,高新区基层医疗机构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春风化雨润无声,紧密型“医联体”改革在高新区大地吹起一阵和煦春风,正暖暖地浸润每个人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