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山东龙——穿越白垩纪”和“晶·彩——探寻神奇的矿物世界”两大新春特展在山东省博物馆开展。
图:1月26日,以山东白垩纪恐龙为主角的“山东龙——穿越白垩纪”展览在山东博物馆启动。图为展览上亮相的巨型山东龙。(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毕胜 摄)
本次以山东白垩纪恐龙为主角的恐龙展览是山东博物馆2022年度开年力作,也是精心酝酿十余载全新打造的原创自然精品展。展厅分为上中下三层,共展出标本模型约157件,全面展出了山东从最早到最新发现的13种恐龙种类。
“这次我们的展览包括许多在山东出土的珍贵恐龙种类,如在山东莱阳发现的中国最早命名的鸭嘴龙类谭氏龙,山东蒙阴(现新泰)发现的中国最早命名的第一类蜥脚类恐龙师氏盘阴龙等。最受大家关注的巨型山东龙标本,体长14米,高8米,其中60%以上是由真正的化石组成的。”山东省博物馆自然部主任孙承凯向记者介绍,从内容上来说这个展览可谓 “有料”!山东是中国最早进行恐龙科学发掘与研究的地区,从20世纪初开始,一大批杰出的地质和古生物学家代代相承,投身于山东恐龙的发掘与研究,推动了中国恐龙研究事业的发展。山东白垩纪地层中保存的恐龙骨骼、恐龙蛋和恐龙足迹化石,数量丰富,属种多样。白垩纪的山东,是恐龙生活的乐园,恐龙家族中各个类群的成员都曾在这里繁衍生活,堪称恐龙帝国中“迷失的白垩纪世界”。其中有中国最早命名的蜥脚类恐龙——师氏盘足龙;早白垩世的标准化石——鹦鹉嘴龙;体型最大的鸭嘴龙类——巨型山东龙和有着“新中国第一龙”美誉的棘鼻青岛龙等。
图:山东博物馆自然部主任孙承凯告诉记者,此次展览最大特点是不仅有知名的巨型山东龙参展,也是对山东从最早发现的恐龙到最近发现的恐龙的一个全面展示。(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毕胜 摄)
观众在现场可以运用裸眼3D、VR、科学绘画、实景小模型等多重手段,再现形态各异的恐龙及其生境。展厅内巨型3D裸眼大屏循环播出的清晰度高达8K的情景式动画也进一步优化了观众的视听体验。
能够参与研学活动又是这个展览为中小学生提供的深度接触展览的机会。在“白垩之迹,始于‘足’下”和“认蛋归亲”两个活动中,青少年们可以亲身实验参与模拟,在探索的过程中了解恐龙足印的相关内容,通过实地的感知,在不知不觉中获取恐龙的知识,让孩子们在博物馆里玩得“嗨”。
除重磅推出的常驻恐龙展厅,观众在过年期间还可以参观“晶·彩”矿石展厅观赏天然矿石的美丽。该展厅分为“大地结晶”、“魅力天成”和“无处不在”三个单元,全方位展现了矿石多样的天然属性和形态,为观众揭示了看似冰冷的矿石与人们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图:本次展览吸引了不少恐龙爱好者来山东博物馆观展。(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毕胜 摄)
图:展览上的恐龙化石、模型吸引了许多小朋友的目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毕胜 摄)
图: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次“山东龙——穿越白垩纪”展览展出了包括恐龙化石、模型在内的157件展品。(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毕胜 摄)
图:孙承凯介绍,展览上的“主角”巨型山东龙距今7500万年左右,它的特别之处是体型特别大。巨型山东龙体长14米,高8米,最重的是股骨有400多斤。(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毕胜 摄)
图:此次展览还展出了在山东发现的中国恐龙研究史上最早的两种恐龙。(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毕胜 摄)
图:“山东龙——穿越白垩纪”展览开展首日就吸引了不少人前来观展。(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毕胜 摄)
图:“山东龙——穿越白垩纪”展览开展首日就吸引了不少人前来观展。(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毕胜 摄)
图:“山东龙——穿越白垩纪”展览开展首日就吸引了不少人前来观展。(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毕胜 摄)
大众网 海报新闻记者 实习生 马一方 济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