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邮箱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8556595 | 网站无障碍
城市
济南 青岛 淄博 枣庄 东营 烟台 潍坊 济宁 泰安 威海 日照 临沂 德州 聊城 滨州 菏泽
济南市市中区:惟实励新,“二次创业”再出发
发布时间:2024-06-25 09:17:35 | 来源:大众日报 | 作者:孙化鹏 孔雪 | 责任编辑:阚金剑

  从经纬之间到玉符河畔,从济南老商埠到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从山东数字产业大厦到山东未来云谷……六月的市中区,繁花似锦,生机勃勃。近年来,济南市中区依托产业、人才等优势,不断夯实发展基础,“三大战略”破题起势,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企业活力加速释放,以“二次创业”全面推动活力品质强区建设。

  “三大战略”引领 撑起经济发展四梁八柱

  经济总量达到1350.4亿元、增幅6.2%,综合经济贡献率11.8%、位居全市第三,有力支撑了省会万亿元经济体……作为省会济南的核心主城区、经济体量大区,市中区交出如此亮眼成绩单,得益于清晰的战略引领。

  市中区高标谋划打造了“三大战略”,以中央活力区战略引领发展空间拓展、以中央商埠区战略引领城市有机更新、以山东能源互联网产业集聚区战略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三大战略”匹配和导入的产业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点,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空间载体和强力保障。

  其中,中央活力区、中央商埠区上升为市级战略,山东能源互联网产业集聚区先后入选山东省第二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是全省唯一获得双省级战略的产业集群。

  市中区围绕现代金融、都市工业、数字经济、能源互联、文化商贸等五大主导产业,坚持“济南所需、市中所能、未来所向”,以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发展目标,建立了“六个一”链长制推进机制,加快强龙头、拓链条、壮集群,重点打造现代金融、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电网、能源储运销售、电力设备与电力电子、新能源汽车、文化与出版传媒、医药(械)与医疗康养、现代建筑、健康食品与餐饮服务等“十大产业链群”。

  “十大产业链群”是市中区基于区域主导产业基础与新质生产力赛道的发掘,聚焦产业细分领域所做的精准梳理,也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为广大企业家投资兴业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新的领域,将推动释放链主企业虹吸效应,共同做强产业矩阵。

  现代金融方面,2023年市中区实现了金融业增加值276.2亿元,占全市25.5%,占全区GDP比重20.5%;本外币存贷款余额1.14万亿元,占全市20.5%,增长9.77%。都市工业方面,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转型,全区8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涵盖了汽车制造、电力装备、电气热水、建材生产、机械制造等重点行业。

  数字经济方面,市中区既有联通、移动、铁塔三大通信企业省市两级总部,也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山东数字经济产业园、科创大厦、未来云谷等省、市级园区载体,集聚了阿里巴巴、科大讯飞、商汤科技、东华软件等一批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和重点数字企业。2023年,入选山东省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成效明显区。

  能源互联方面,能源互联网产业已集聚企业225家,全口径产业规模突破3600亿元,同比增长12.5%。文化商贸方面,市中区有国家级街区2条、市级商业街区1条、特色街区4条、购物中心(商业综合体)8个、限上批零住餐企业749家、外贸企业315家,欧亚大观园被评为市级夜间经济聚集区,融汇济南老商埠被评为市级夜间经济示范区。

  搭建载体平台 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山推建友、诺方电子),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57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90家……依托科技领军和龙头科技服务企业,市中区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支持企业集聚优势资源攻克一批共性关键技术,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集聚发展,推进专精特新、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企业方阵提质扩容。

  市中区大力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交流互动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深层次合作,带动一批企业成长壮大,催生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打造了以国家大学科技园、火石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山东未来网络集团、山东安可区块链产业发展研究院、山东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为代表的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实验室、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

  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赋能产业发展,今年市中区将深入推动山东省技术转移先进区建设,发挥山东未来网络研究院、山东区块链研究院等平台作用,积极探索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新机制、新模式,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2家,备案市级以上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2家。

  积极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市中区还持续推进产业园区载体建设,打造了以山东数字经济产业园为核心,以国家大学科技园、舜城时代新动能产业园、山东科创大厦、东华数字经济产业园、山东新金融产业园等多个园区为协同,全域统筹发展的“1+N”数字经济园区布局,为产业发展提供载体支撑,形成了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发展态势。

  近年来,市中区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山东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信息科技类)、山东省数字经济特色产业集群、省级数字经济园区、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山东省工业互联网园区、省级软件(区块链)特色园区、济南市首批千兆城市示范区以及山东省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成效明显区,获得“智慧泉城—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大赛”一等奖等荣誉。

  推动转型升级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去年,济南市委、市政府赋予市中区“二次创业”使命,要求市中区“一手抓城市有机更新、一手抓产业转型升级”。其中,抓产业转型升级,主要就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具体来说,就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市中区将按照“建载体、落项目、拓存量”的思路,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发展。在“建载体”方面,坚定不移推进省级经济开发区建设,加快推进济中智立方建设,为优质工业项目落地提供空间支撑。在“落项目”方面,强化土地、资金、政策、审批等要素保障,推动“在谈项目早落地、签约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早投产”。在“拓存量”方面,市中区将重点抓好19家年产值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对接服务,强化对山东电力设备、西门子能源等重点企业跟踪服务,支持企业参与国家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集中优质资源,推动产业链协同攻关。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市中区将充分发挥信息通信和能源互联“两网”优势,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赋能经济发展。在信息通信领域,市中区将联合运营商持续壮大产业链条,部署通用大模型平台,不断提升信息通信服务供给能力。

  在人工智能领域,打造机器人产业集群。在能源互联领域,打通技术研发、成果转移、产业孵化、人才合作和招商引资等产业发展各个关键环节,引导人才、科研、资金等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推动建立产业共同体。在电力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重点发展新型电力系统等六大产业,形成山东电力战新产业集群。

  超前布局未来产业。依托山东未来云谷、山东未来集团、辖区医疗资源等优势,市中区将大力谋划布局未来网络、元宇宙、未来健康等未来产业,横向拓宽产业应用领域,纵向推进产业链集聚发展。

  “二次创业”风再起,初心如炬自奋蹄。市中区将坚持惟实励新,敢于求新、勇于求变,动起来、干起来、忙起来,努力闯出一片新天地,不断开创全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奋力书写更加精彩的“市中答卷”,为加快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孙化鹏 孔雪

热点新闻
滚动
山东淄博:智能植物工厂解锁智慧农业密码
德州市全力保障农业灌溉需求
G104京岚线济南黄河公路大桥主桥桥面沥青摊铺进展顺利
山东德州: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山东青岛:每斤不到1元,“吃瓜群众”有口福!
山东薛城:打造城乡养老服务网 让老人老有所养
京台高速黄河特大桥正长高
农文旅融合发展,齐长城脚下这个村成打卡胜地
济南:亩产收入最高能达万元 养殖户探索“鹅藕虾混养”新模式
山东日照:农光互补绿富同兴
德州夏津黄河故道椹果生态文化节开幕
潍坊市潍城区:打造“家门口的老年大学”

+更多
山东东港:开展特色教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山东东港:开展特色教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山东枣庄:夏至农忙
山东枣庄:夏至农忙
【于燕说电影】女性成长电影:苦难浇灌的墨西哥玫瑰弗里达
【于燕说电影】女性成长电影:苦难浇灌的墨西哥玫瑰弗里达
山东菏泽:夏粮收购有序推进
山东菏泽:夏粮收购有序推进
山东肥城:多措并举抗旱保夏播
山东肥城:多措并举抗旱保夏播
山东日照:着力培育发展“低空经济”
山东日照:着力培育发展“低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