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位于天衢新区的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基地。记者 刘振兴 摄
市委十六届五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在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上增创新优势。全市上下务必稳扎稳打、踏踏实实,推动制造业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方向加速突破。
投资53亿元的新能源新材料项目竣工试运行,投资30多亿元的尼龙66高端新材料项目加快建设,华鲁恒升剑指新能源新材料领域“新蓝海”。
在乐陵市,投资51亿元的北京汇源“双链”融合项目开工建设,当地产业发展激活强力引擎。
2023年,我市坚持先进制造业立市强市不动摇。制造业发展承压前行、逆势飞扬,一批投资20亿元、50亿元的大项目相继落地,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提速,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2023年前11个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高于全省1.7个百分点。连续3年入选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中国数字城市百强市。
工业强则城市强,产业兴则城市兴。总结德州一年来制造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着力做大做强绿色化工、食品加工、装备制造、轻工纺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7大主导产业及相关的12条标志性产业链,是推动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一招”。
从绿色化工、高端装备制造的积厚成势,到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乘势而起,全市2023年新开工标志性产业链项目301个,到位资金201亿元,成为加速我市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力量。
7大主导产业是我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压舱石”。在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上增创新优势,必须认真落实“加快壮大支柱产业”要求,不断扩大有效投资,持续做大主导产业规模,促进标志性产业链提质增效。
今年,我市将坚持优质项目招引与企业技术改造同步推进,倾力壮大化工、装备、食品等3个千亿级支柱产业,同时,加力实施“双50强”工业企业培育工程,“一链三中心”建设创新研发平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统筹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先进制造业,必须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
在天衢新区,12家规上电子信息企业营收占全市比重达41%。目前,有研12英寸集成电路用大硅片生产线、高纯溅射靶材项目已通线量产,扬杰电子封装测试等一批新项目顺利推进。
乐陵市杨安镇的香辛料调味品交易额已经占到全国的40%,成为国内最大香辛料、调料包供应基地。镇上的调味品科技产业园,刚完成一期建设,就引来十多家链上企业入园发展。
2023年,我市坚持提增量与优存量同步,扩总量与提质量并举,7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化工新材料、大豆玉米精深加工2个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库,天衢新区电子信息、夏津县新型纺织、乐陵市调味品入选省特色产业集群。
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市委十六届五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紧紧围绕市委要求,接续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速培强,超前布局未来产业。
努力做好传统产业是德州工业经济的基本盘。2023年,全市前11个月的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0.7%、居全省第5位。2024年,我市将开展新一轮技改升级行动,持续实施“千企技改、千企转型”,让更多“老树”发“新枝”。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方向。2023年,我市聚焦一系列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发力,各县市区均有一批产业项目开花结果。以庆云县为例,当地把锂钠电新能源作为“一号产业”,20个月累计引进培育总投资69.5亿元的32个高端项目。庆云县委书记刘涛表示:“2024年,我们将继续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抓产业育集群,突出锂钠电新能源‘一号产业’发展首位度,加快中庆新能源绿色近零碳产业园建设,力争全年集聚企业40家以上。”
同时,我市还将着眼未来产业,加强政策引导,聚焦人形机器人、大模型、元宇宙、生命科学等领域,在创新平台建设、重点项目储备等方面给予支持,积极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
强化科技人才和生产性服务业两个支撑
市委十六届五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在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上增创新优势,要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科技创新始终是工业发展的核心力量。2023年,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新增24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397家,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1个、省级37个。前三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四新”经济占比均较上年同期明显提高。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实施关键技术攻关、科技型企业培育、科技创新平台提质升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层次人才引育5个攻坚行动,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上持续精准用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增添新优势。”市科技局局长井为民表示。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2023年,我市着力抓路径创新、抓机制改革、抓措施集成、抓任务攻坚,加快服务融入全省人才发展战略布局,区域性人才集聚高地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全市2023年申报入选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9人、省泰山人才工程35人,新集聚大学生3.5万人。
市委组织部人才办主任顾翔宇表示:“2024年,我们将再接再厉,统筹推进集聚节点建设、战略人才引育、四链融合发展、党管人才机制等重点任务,继续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德州实践提供强力人才支撑。”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向结构调整要动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大措施。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基础较好、发展较快,2023年,星光糖业获评省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文旅集聚区入选山东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中机寰宇山东省新能源汽车认证检测服务创新中心获评省级服务业创新中心。
“我们将按照市委十六届五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积极争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打造一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服务业创新中心。”市发改委三级调研员卢长华说。
□本报记者 王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