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新闻
18名艺考生中15人暂未考虑就业问题
2月6日中午,刘慧(化名)从山师教学楼走出来,一场考试又结束了,虽然只身一人,但拖在身后的一个大红色大提琴箱格外显眼。从桓台来的她已在济南待了两天,山师只是她今年艺考征程的第二站,之前还在济南其他考点参加了郑州大学的校考。
“我从初中开始学的大提琴,今年报了8所学校,山师报的是音乐学专业,这里很难考,即便专业能通过,文化课要求分数也挺高,我感觉自己有点悬。”文静的刘慧有点挠头,她说,如果自己文化课成绩再高点,可能就不会选择走艺考之路了。被记者问到将来打算找什么工作时,刘慧笑道:“还没考虑那么远,先过了高考这关再说吧。”
近日,关于就业的问题,记者曾问过18名考生,有15人的回答与刘慧类似。其余考生中,有的则表示可能从事对口或相关工作,但并没有明确规划。此外,不少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未来也没有清晰的建议,有的甚至报考什么学校和专业全由孩子做主,家长只负责校考期间照顾起居和陪考。
这一现象也受到了一所招收艺术生的驻济高校就业负责人的关注,他认为,不少家庭觉得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了,这种想法实际上是有隐患的。
“我们学校艺考招收的主要是美术设计类的学生,他们要经历美术统考,但其中大部分都不是从小开始学的,最长的也就学了1年。”该负责人说,进入大学学习了专业知识,但毕业后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对口就业的并不多。他认为,如果有条件,家长甚至高中老师,在指导和建议学生选择专业时,还应将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高考绝不是结束。
(山东商报)
欢迎广大网民为中国网山东提供新闻线索,积极投稿。中国网山东热线电话:【0531-88556593】 投稿邮箱:zgwsdchina@126.com 中国网山东微博:http://weibo.com/aixinqiye 微信公众号 :sdpd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