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要闻 > 正文

山东推进“透明海洋”科技创新工程 成功实现三个国际第一

稿源时间:2017-12-26 11:22:27  文章来源:中国网山东  作者:杨迪 责任编辑:张红红
【摘要】2014年,山东省科技厅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海洋强省建设的有关部署,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决定率先启动实施“透明海洋”科技创新工程,为我国建立全球性海洋立体观测网提供科技支撑。如今,“透明海洋”科技创新工程已经实现了三个国际第一。

  山东推进“透明海洋”科技创新工程 成功实现三个国际第一

  中国网山东12月26日讯(杨迪)2014年,山东省科技厅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海洋强省建设的有关部署,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决定率先启动实施“透明海洋”科技创新工程,为我国建立全球性海洋立体观测网提供科技支撑。如今,“透明海洋”科技创新工程已经实现了三个国际第一。

  据山东省科技厅巡视员徐茂波介绍,“透明海洋”是一项综合性科学工程,主要目的是在目标海区开展综合立体观测,获取海洋环境综合信息,建立预测系统,掌握海洋环境变化,从而不断提高在海洋环境与气候预报、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底资源探测、海洋水下监测以及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科学认识水平和持续利用能力,为海洋强国战略提供科技支撑,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供环境保障,促进海洋经济社会发展。

  经过多方几年共同努力,“透明海洋”科技创新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主要是:

  (一)填补了两项国内空白。成功研制出4000米深海自沉浮式剖面探测观测浮标(Argo),使我国具备了对全球海洋4000米持续观测能力,填补了国内剖面循环探测技术方面的空白。成功研制了4000米海深电磁采集站,完成海底大地电磁数据采集试验,填补了我国在深海电测探测方面的空白,使我国成为美、德、日之后第四个有能力在水深超过3000米上海域进行海上电磁场测量和研究的国家。

  (二)实现了三个国际第一。成功完成对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区域海洋潜标观测网—南海潜标观测网的维护及扩充,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对蕴含丰富多尺度动力过程的南海深海盆的全面覆盖及完整监测。构建了国际上第一个马里亚纳海沟长期连续海洋科学综合观测网,为我国深海研究的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发布了我国首个西太平洋深海潜标数据系统,实现深海数据信息的开放共享,创造了国内外有明确文献记录的实时获取深海数据最长工作时间,标志着我国深海探测和科学研究能力稳步提升。

  (三)打破了两项国外技术垄断。自主研发的7000米级“白龙”浮标成功布放于中印度洋海盆,实现数据上传全球电信系统(GTS)全球实时共享,打破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率先建立了全球高分辨率海浪—潮流—环流耦合模式,打破了海洋环境预报和海洋动力过程研究对欧美发达国家的依赖,为提高海洋环境预报保障以及气候系统的预测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四)加速了观测装备国产化。开展了面向海洋中尺度涡国内最大规模的海洋智能装备立体组网观测,所用设备均为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海洋装备,集中展示了我国自主研发高端海洋观测装备的海洋多学科立体综合组网观测水平,是“透明海洋”科技创新工程实施和体系建设成果的体现,标志着我国在深远海观测技术发展及深海组网观测研究方面已经走到了世界前沿。

  (五)取得了重大理论突破。在小尺度混合与能量传递、中尺度涡、大洋西边界流、全球变暖减缓特征及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引领性的研究成果,连续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科学》系列顶级学术期刊发表文章,显著提升了我国在海洋研究、海洋活动、海洋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欢迎广大网民为中国网山东提供新闻线索,积极投稿。中国网山东热线电话:【0531-88556593】 投稿邮箱:zgwsdchina@126.com 中国网山东微博:http://weibo.com/aixinqiye 微信公众号 :sdpdchina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