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在德国法兰克福和杜塞尔多夫举行的第二届德国中国电影节闭幕。在本次电影节上,由导演张忠执导的中国电影《燕振昌》参加展映并入围竞赛单元。日前,该片导演张忠在北京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主旋律影片要占有更大的“阵地”,除了要“练好内功”,更需要国家层面政策的扶持和激励,同时培养国内观众良好的观影习惯也至关重要。
《燕振昌》是导演张忠继《柴生芳》后创作的第二部英模题材影片。在回忆创作历程时,张忠表示,每部电影作品从策划到完成的过程都是非常艰难的。低成本的英模传记类题材影片本身就非常难做,从剧本创作到整部影片的呈现,从组织拍摄到后期制作,从发行到营销,资金就是很大的问题。此次携《燕振昌》赴德国参加第二节德国中国电影节,张忠深有感触,“《燕振昌》一共放映了四场,其中有两场有主创见面会。每次的映后交流,观众都非常热情和激动,原本二十分钟的见面会,持续了一个多小时,观众还觉得意犹未尽。来看电影的观众有德国的,也有很多华侨,很多观众都是流着眼泪看完的,他们表示,通过观看这部影片看到中国的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看到国内的新农村建设,他们感到非常欣慰。”
在张忠看来,“主旋律电影”仅仅是一个中国特有的名词。在美国及其他一些电影发达国家,主旋律电影就是主流影片。尤其是在美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影片都是“主旋律电影”,宣传的都是美国的主流价值观。由于中国早期的主旋律影片存在一些公式化、脸谱化的现象,而且不像商业电影那样占有比较高的影院排片率,很多主旋律电影的受众范围比较小。张忠认为,“其实中国现在的主旋律电影已经做得非常好了,像《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包括《燕振昌》、《柴生芳》,都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这种叙事方式都是我们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他们都是楷模,他们的故事本来就有很好的群众基础。我国的电影在制作方法和整个艺术表达上,已经完成了很好的转变,很多方面已经比较成熟了。和电影发达国家相差比较远的可能是在发行环节上。”
在谈到主旋律影片的现状时,张忠坦言,低成本的英模传记类题材影片在发行方面确实面临一定的困境。“以《燕振昌》为例,影片上映时正值2017年贺岁档,在一个月的时间里,院线给我们这部影片留出排片的空间已经非常不错了,相比较很多一日游甚至半日游的影片来说,《燕振昌》的发行已经算是成功了。”在观众的年龄构成方面,张忠透露,基本上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观众,年轻观众还是比较少的。
张忠认为,英模类影片是有市场的,之所以不像商业电影那么有市场,不是讲故事的方法有问题,也不是表达方式或者制作手段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现在观众的观影习惯。现在国内的很多所谓商业大片,存在浮躁、搞笑、暴力的创作倾向。弘扬主流价值观的电影,不一定符合“主流观众”也就是大多数观众的观影习惯。对于如何助推中国英模类主旋律电影的发展,张忠表示,“应该从三个方面努力:第一,要‘练好内功’——在影片的创作方面,要与时俱进,加强、改进、创新讲故事的方式方法,在制作上添加更多的新鲜、时尚的元素,在演员的组合上,更贴近观众的喜好。第二,是需要国家层面政策的支持和激励。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广电总局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优秀国产电影的举措。第三,院线要‘醒悟’,这种‘醒悟’指的是要有所思考,要通过排片引导我们的观众养成好的观影习惯。近年来,很多主旋律电影比如《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建国大业》、《百团大战》等等都取得了非常好的票房。不仅是因为这些影片在整个剧作上非常用心,与我们国家在政策上的扶持和院线在排片上的倾斜都是分不开的。”
欢迎广大网民为中国网山东提供新闻线索.积极投稿 中国网山东滨州热线电话:【0543-3392777】 投稿邮箱:zhongguowangbz@126.com 中国网山东滨州微博:http://weibo.com/ChinaBZ 中国网山东滨州网友群 :15664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