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州北枢纽立交,高架耸立、四通八达。记者 郭庆萍 摄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上强力突破”“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上强力突破”“在提升城市功能上强力突破”“在集成化推进改革上强力突破”。
扛牢粮食安全、食品名市、城乡融合三面大旗,我市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发展路径,全力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率先突破。
2022年,我市“吨半粮”创建首战告捷,在核心区带动下,全市粮食单产、总产均明显提高,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
“我市‘吨半粮’创建仍有很大潜力可挖。”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韩立军说,“今后要继续压紧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狠抓‘六大工程’落实落地、强力推进规模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推动粮食全产业链发展,实现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稳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实施食品名市战略,我市规划建设占地1.1万亩的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区,聚焦高品质、深加工、新业态,围绕预制食品、功能食品、休闲食品等领域持续发力,着力打造中国(德州)国际食品谷。
布局预制菜新赛道,位于齐河的山东齐源发展集团实施了总投资3.8亿元的预制菜中央厨房项目。该集团董事长翟兆波表示,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对投资1亿元以上的预制菜项目,按不低于实际新增投资额1%给予奖补”,这让他们信心大增。
乡镇综合实力不强、承载能力低、辐射带动能力弱,是制约乡村振兴的短板。补齐这一短板,我市实施“双镇百村”建设,制定中心镇、特色镇、中心村考核办法、项目清单以及配套政策清单等,全力打造一批产业振兴的引领镇、公共服务的先行镇、乡村文明的样板镇、共同富裕的示范镇,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如何实现“中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宁津县杜集镇闫庄村根据区域定位发展,编制乡村集体经济产业政策规划指南,出台农村闲置资源产权盘活方案,激活生产要素,实现资源变现。
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上强力突破,我市细化工作思路和举措,在综合立体交通网、现代水网、现代物流网、能源保障网、市政公用设施网、新型基础设施网、农村基础设施网“七网”建设中求发展、谋突破。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既能发挥改善供给作用,又具有刺激需求的功能。基础设施实现大发展、大改善、大提升,必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有力支撑。”市委党校教授杨明文说。他建议,政府部门应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相关单位要主动对接国家和省的政策、对接上位规划,做到超前谋划、科学规划、大力实施、扎实推进,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城市环境变化。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在提升城市功能上强力突破”。2022年,中心城区投资185亿元,实施了城市安居保障、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提升、社会安全保障5大类109个城建项目,市文化科技中心、市体育公园、东部医疗中心、长河公园续建、德兴路南延等一批功能性重点项目快速推进,建成后的城市“颜值”将更高、“气质”更佳。今年,我市将继续突出项目建设这个主抓手,聚焦45个省级新型城镇化重点项目、中心城区100个城建项目等,持续攻坚,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综合承载力、辐射力和带动力。
好城市是建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2021年底,德州城市大脑上线,并陆续推出信用就医、数字防疫、文明创城、社区智治等应用场景,一场城市治理理念、治理方式变革在我市悄然发生。市大数据与智慧城市建设中心智慧城市建设科科长孙广华说:“我们将持续加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力度,打造统一的城市运营指挥中心,把市民最希望、社会治理最迫切的应用场景做好,打造会思考、善感知、有温度、有活力的城市。”
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站在新起点,更需强调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的集成改革。
农村劳动力就业集成改革、节约用水集成改革、“县镇同权”集成改革等“十大”集成改革推出后,我市各级各有关部门集成发力、协同作战,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建立了年度任务清单,探索推出一批卓有成效的改革举措。
推动营商环境优化迈向纵深,也需要改革助力。为此,我市推出“‘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各部门提报了由“一把手”负责实施的争先进项目和补短板项目。部门“一把手”领题突破仍是今年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一流营商环境需要‘一把手’担当作为、以上率下,实现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级传导压力、一层层明确责任,我市发展环境才会越来越好。”市财政局局长王洪林说。
□本报记者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