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高新区聚焦服务“两优两新”产业,加快创新要素深度融合,探索创新平台建设、院所合作、企业培育、人才引育等工作机制,全力提升科技赋能产业能力,加快塑造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截至目前,共建成各类创新平台252家、其中国家级平台54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328家、其中上市4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77.19%,新质生产力动能持续提升。
创新平台建设机制
提升本土原始创新能力
突出产业需求。聚焦“两优两新”产业需求,构建“1+3+5”的创新平台布局,每个产业集群建设1家公共服务平台、布局3家研发平台、成立5个成果转化平台。去年以来,已率先突破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突破了高性能灵巧作业机器人技术为代表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申请及授权各类专利10项。
突出院所牵引。加快区内“四院一所一中心”提质增效,深化与省激光所合作,共同筹建山东光电产业技术研究院,带动光电信息产业“补链、延链、强链”。以碳材料研究院为牵引,规划建设“一中心三平台”,推动先进碳材料产业快速发展。
突出企业作用。支持重点企业联合山东大学、航天集团等共建研发中心、工程中心等创新平台,推动山推机械创建省级重点实验室。去年以来,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32家,引进合作大院大所8家,山东省碳材料研究院、山东省稀土研究院、青岛科技大学济宁融合创新中心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投入运营,与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共建的联合体获批全市唯一一家省级产教联合体。
创新院所合作机制
完善高效成果转化链条
开拓科技招商路径。聚焦科创资源“富集区”,深化校地院地央地产学研合作,开展成果转让、挂牌共建和战略联盟等多种合作模式,共建高能级大院大所。持续提升碳材料研究院、稀土研究院合作深度,加速项目引进、成果转化。发挥市产研院、中科先进院等中科院所资源优势,吸引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好的“中科系”项目落地。
探索院企合作模式。鼓励企业与山东大学、青科大高等院校合作,开展联合攻关、招才引智等多种形式合作活动,推动校企深度对接,突破一批具有引领性、标志性、颠覆性的重大关键技术。去年以来,累计举办各类产学研对接活动100余次,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签约58项。
完善项目保障机制。强化项目要素保障,提升科技成果导入和转化效率,加快20万平方米中科科创园、麒麟岛双创产业园等科技园区建设。目前,中科科创园落地中科系项目5个,膳食纤维功能食品和特医食品项目已经正式投产,生物活性皮肤创面敷料产业化项目已进入产品研发阶段。
创新企业培育机制
打造高能创新生力军方阵
专项扶持领军企业。重点培育扶持通佳机械、泰丰液压、拓新电器等具有核心技术壁垒、细分领域占有率较高的创新型企业,在科技项目实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构建、高层次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专项政策扶持,对企业发展需要的土地资源、能源供给、信贷担保、上市融资等精准落实“一企一策”,对特别重大项目采取“一事一议”,助力企业加速成长为科技领军企业。
聚力壮大高新技术企业。设立研发投入红线制度,对规上工业企业无研发机构、无研发投入、无研发人员的开展“清零”行动,实行企业研发机构备案管理,对研发投入强度低于3%的原则上不支持承担创新项目,不断提升企业“科技含量”。2023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为77.19%,新增高企83家,总量达到328家,均居全市第1位;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33%,是全市平均水平的近两倍。
精准孵化科技中小企业。探索建立“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全生命周期孵化体系,先行在软件信息领域建成省级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体系。目前,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载体7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8家、省级科技企业加速器1家,总孵化面积达到15.6万平方米,在孵企业400余家。2023年,济宁数字经济创新中心认定为山东省首批科技企业加速器;4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全部被评为A类孵化器。
创新人才引育机制
打造创新创业服务标杆
精准引育高端人才。通过人才库、人才“画像”和人才培育路线图等手段,重点针对山推、通佳、浩珂等10余家科技系统负责的创新平台建设单位、高层次创业企业和创业项目,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育跟踪服务机制,精准引进和培育省级及以上人才项目。去年以来,备案院士工作站1个,入选国家级人才工程2人,获批省级人才工程11人,引进硕士300人、博士10人,科技引才成效全市第一。
持续集聚海外人才。深化外籍人才引育常态,支持第三方引才力量建设海外引才工作站,组织开展国际人才交流对接活动,引导外国高端人才及专业人才来区创新创业。常态化对接激光所、小松、明治等外籍人才引进重点单位和人才本人,通过协助开展来华工作许可、外专项目申报及政策兑现等全流程服务,提升外籍人才在区发展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去年以来,引进外国高端人才及专业人才53人、海外留学人才22人。
构建最优人才生态。依托蓼河英才港,构建国际化人才服务体系,全面做好人才医疗、人居、就业等各方面服务保障工作,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层次人才服务体系。依托人才发展集团,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开展人才猎头、人才共享、人才测评、咨询管理等多样化人才服务,提升人才服务市场化水平,全力打造高端人才集聚的强磁场。(通讯员魏西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