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在青岛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落细各项政策,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着力稳发展、扩需求、育动能,全市民营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新动能加快成长,主力军作用持续凸显,发展韧性有效增强。
民营经营主体总量扩容,创业密度稳中有增
上半年,全市新登记民营经营主体12.4万户,占全市新登记经营主体户数的99.5%,占比居副省级城市第二位,较去年同期前进2位。其中,新登记民营企业4.5万户,占全市新登记企业户数的98.5%,占比居副省级城市第二位,较去年同期前进1位。截至6月末,全市实有民营经营主体210.0万户,同比增长1.8%,占全市经营主体总量的98.4%。其中,实有民营企业78.7万户,同比增长3.7%,占全市实有企业总量的95.8%。
从创业密度看,截至6月末,每万人拥有民营经营主体2025户,较上年同期提高34户,位于西安(2405户)、深圳(2364户)之后,居副省级城市第三位。每万人拥有民营企业759户,较上年同期提高27户,位于深圳(1418户)、广州(1095户)、厦门(824户)之后,居副省级城市第四位。
民间投资表现活跃,稳增长支撑更加有力
上半年,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7.8%,比一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民间投资增速7.7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61.4%,比一季度提升1.5个百分点。全市民间投资在建项目3460个,拉动投资增长4.7个百分点。
民营外贸主力军作用突出,出口保持较快增长
上半年,全市民营企业进出口3026.2亿元,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69.1%,高于全国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14.1个百分点。其中,民营企业出口1900.4亿元,同比增长11.8%,占比74.7%;民营企业进口1125.8亿元,占比61.4%。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2.0万户,占全部进出口企业的比重为89.6%。
新吸纳就业持续向好,吸纳就业主渠道作用突出
上半年,全市民营经济新吸纳就业15.4万人,同比增长4.1%,占全市城镇新增就业的比重为83.1%,新吸纳就业占比连续36个月保持在80%以上,民营经济继续发挥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
从产业和行业看,民营经济中,第二、三产业吸纳就业实现正增长,吸纳就业人数分别为5.2万人、10.1万人,同比分别增长10.1%、1.6%。科研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吸纳就业能力较为强劲,吸纳就业人数同比分别增长17.9%、5.4%。
融资负担持续减轻,金融服务效能提升
从上市挂牌情况看,上半年,全市新增上市公司1家,为境外上市民营企业。截至6月末,青岛市实有民营境内外上市公司51家,占全市上市公司比重60%。其中,民营境内主板上市27家,创业板10家,科创板3家,北交所4家,民营境外上市公司7家。民营新三板挂牌公司55家,占全市比重85.9%。
从贷款投放情况看,截至6月末,辖区民营企业贷款余额8091.41亿元,较年初增加265.26亿元,增幅为3.39%。上半年辖区新发放民营企业贷款利率3.27%,较2023年度累放同类贷款平均利率下降0.28个百分点。截至6月末,辖区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165.46亿元,较年初增加348.82亿元,增幅为12.3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6.78个百分点。上半年辖区累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3.76%,较2023年度同类贷款平均利率下降0.3个百分点。民营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持续压降,融资负担持续减轻。
发展动能有序释放,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壮大
“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发展。上半年,新认定创新型中小企业1120家。青岛市现有创新型中小企业312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835家,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0家。
“新经济”企业跃升成长。青岛市累计认定雏鹰企业826家、瞪羚企业343家、独角兽企业16家,现有独角兽企业13家,位居全国第五、北方城市第二。
龙头企业加速壮大。青岛市45家民营企业入围2024山东民营企业200强,居全省第一位。其中,17家企业名次位列前100位,较上年增加1家。19家企业入围民营企业创新100强,16家企业入围民营企业吸纳就业100强,较2023年分别增加了5家、2家。
集群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上半年,青岛市3家集群新认定为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截至目前,青岛市拥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4家、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11家,特色产业集群总量达15家,居全省首位。
总的来看,上半年青岛市民营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有序推进。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错综复杂,国内有效需求依然不足,经济回升向好基础还需进一步巩固。下阶段,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提振市场信心,加大释放政策效能,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通讯员 刘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