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青岛市北区人社局聚焦“社会治理提升年”部署要求,坚持促发展与惠民生相结合,在就业创业、人才招引、招聘服务、技能人才等方面竞相发力。深入落实“社区微业”三年行动计划,作为全省“社区微业”工作典型代表青岛市圆满迎接人社部部长及新华社调研、全省观摩并获高度肯定,相关做法在人社部信息45期推介,获评2023年山东省高校毕业生“最具吸引力”十强城区。截至6月,全区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5826人,完成率60.06%,位列青岛市第一;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11242人,同比增长64.24%,完成全年指标的102.2%;扶持创业4119人,完成全年指标任务的82.4%。
建矩阵、拓岗位,擘画服务“新蓝图”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落实落细就业政策,谋划全区稳促就业工作,深入落实山东省“社区微业”三年行动计划,围绕“一核二轴六驱动”目标任务,健全专业化、数字化、便民化、标准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赋能社会治理。建立“区-街-社区-网格”为载体的四级公共就业服务矩阵,形成集需求归集、岗位推送、职业指导、政策宣传等于一体的集成式就业服务场景,延伸就业服务触角。
截至目前,共创新打造社区“微工厂”平台、校园服务站、新就业形态空间站等28家“就享家”乐业服务站,开发美妆达人、国潮面点、Art手工编花等灵活就业岗位,挖掘直播带货、电商运营、视频剪辑等多类新媒体岗位,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常态化、长效化发挥“15分钟就业服务圈”实效,真正落实“家门口”就业服务机制,奋力开创市北区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新局面。
稳就业、精帮扶,增强援助“加速器”
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月、千员牵千企连万户、高校毕业生家门口“211”服务等帮扶活动,加大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力度,依托“1314”陪伴式就业服务机制,构建“1314”就业专员队伍,开展定点服务与巡回服务相结合的就业新生态,让深入实施公共就业服务的触角更为迅猛有力,“常态+长效”实现就业服务率、技能培训率、政策覆盖率、需求摸排率均达100%。面向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及家属、农民工、失业人员等群体,组织各类招聘活动60余场,提供优质岗位1.6万余个。推行“失业帮扶+”工作模式,累计摸排失业人员信息1.4万余人,开展帮扶3.4万余人次。扎实推进东西部劳务协作,输转77名务工人员来青就业。
重管理、提质效,聚焦保障“定海针”
突出公益性岗位保民生促稳定的兜底保障作用,创新建立“1+3+X”“责任田+流动岗”“善任+培育”、多维运转等机制,积极推进公益性岗位赋能基层治理;开展两次城镇公益性岗位专项检查行动,加强对公益性岗位管理监督指导,防范虚假冒领、骗取补贴、“吃空饷”等违法违规情形发生;修订《市北区城镇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办法》,进一步明晰工作流程、明确工作职责、强化责任落实,夯实公岗制度支撑;指导街道采用智慧化考勤管理方式,实现公岗全流程智慧化管理,构建数字化赋能社会治理场景;坚持系统思维,均衡全区城镇公益性岗位安置比例,高效、高质完成公益岗安置任务。
汇资源、促创业,激活就业“动力源”
整合全区创业赋能资源,联合创业孵化基地联盟的17家创业平台,推出“开创新春服务大礼包”,打造高能级创业孵化园区。推出“喵小创贷你创业”系列助力行动,在大鲍岛等站点打造“创贷驿站”,培养30余名“创贷推介官”,为扶持创业注入金融活水。承办2024“创·在青岛”创新创业大赛“喵小创”IP形象设计创新创意大赛,助推创新成果市场化转化、创业项目落地发展、创新企业培育壮大。
搭平台、强技能,打造人才“磁力场”
健全机制。围绕“2+6”特色产业链,制作人才需求目录,形成人才服务闭环。设立市北区(香港)招才引智工作站,探索建立多元化、多地域的招才引智工作协同机制。创新组织“校园北游季”六大行动,携380余家优质企业开展校园招聘等活动14场。
广搭平台。开展“北尚英才 青雁归巢”系列活动,组织清华大学、青岛大学等高校学子深入市北区沉浸式体验职场。扩大“招才引智云平台”“校招系统平台”覆盖范围,免费为1701家企业发布岗位10009个。发挥“双国字号”产业园龙头作用,提供职业指导等特色服务,截至目前,已构建职业指导服务工作室22家。
注重培育。开办“微技能”培训夜校,打造“夜校+培训学校、产业园、党建、社区等”模式,开设电商直播、AI实训等特色专业25项,累计开办各类课程50期560课时,惠及6500余人。发挥技师院校产教优势,联合青岛市技师学院打造综合性技能体验研修基地,灵活运用企业自主评价职业大赛破格申报政策,探索国际职业技能资格认证路径,不断推进技能人才国际化水平。加大高技能人才培育力度,新增高级工及以上技能人才607人,完成年度指标60.7%,指标完成比例全市第一。(通讯员 公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