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邮箱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 版权声明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88556595 | 网站无障碍
城市
济南 青岛 淄博 枣庄 东营 烟台 潍坊 济宁 泰安 威海 日照 临沂 德州 聊城 滨州 菏泽
山东德州:数实融合 以“ 智”提质
发布时间:2024-06-13 15:42:22 | 来源:德州日报 | 作者:唐晓颖 | 责任编辑:阚金剑

建设中的鲁北大数据中心。记者 刘振兴 摄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指出,要着眼国家战略需求,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全面释放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效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我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将数实融合作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效途径,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完善基础设施竞跑数字经济赛道有底气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就德州而言,绘就数字经济发展“路线图”,就是要全力建平台、链资源、促转型,提速数字产业化,提效产业数字化,提质建设新基建,推动数实融合发展。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的基石。当前,各地纷纷抢抓机遇,加强战略布局,加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我市下好先手棋,实施了“千兆城市”提升行动以及“百城万站”深度覆盖和“百企千例”规模应用、城区千兆光网建设、农村网络升级建设等系列工程,目前累计建设5G基站1.2万个,改造网络低速终端40万部,实现5G网络深度覆盖。各县市区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数字基础设施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性、紧迫性,因地制宜建设好数字基础设施。

  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时代,算力已成为重要资源之一。位于陵城区的全国工业一体化鲁北大数据中心,正是德州布局算力的生动实践,被列入“十四五”时期山东省重点规划布局的3个省级区域中心之一。项目搭建视频监控、城市运行管理、无线感知城市、时空信息、电子政务云和信息资源共享等六大基础平台,建设百种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全面推进存力、算力、运力一体化建设。未来将构建形成“鲁东烟台、鲁南枣庄、鲁北德州”的工业数据中心大格局,加速形成百亿级大数据产业集群。

  数字产业化做强“一号产业链”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数实融合发展,数字产业化是重要实现路径之一。我们要培育优势数字产业,做好国家战略与本地实际的结合文章。

  为扬帆数字经济蓝海,我市全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并优选集成电路产业为“一号产业链”,专班盯靠、专人帮包,制定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区域分布图,编制出台了相关意见和专项发展规划。

  在位于天衢新区的山东有研艾斯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无尘车间内,经过拉制单晶、滚磨截断、切片倒角等数十道工序后,一片片12英寸大硅片被生产出来。从8英寸到12英寸,从山东有研半导体到山东有研艾斯,从硅材料到高纯溅射靶材,2018年以来中国有研科技集团在天衢新区投资近百亿元,落地6个项目,目前已投产4个、正在施工2个。

  作为德州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主阵地,天衢新区的做法可圈可点。他们紧盯龙头、链主企业引优育强,积极布局半导体材料、封测等关键项目,聚力建设全国重要的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基地。通过引进有研半导体等重点项目,形成了以有研公司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威讯公司射频芯片封测为核心,鲲程电子公司芯片模组、英望科技整机生产为补充的“一核多元”产业格局。

  驾车5分钟到达高铁德州东站,乘坐高铁可实现24分钟到济南、70余分钟进北京,这是天衢新区在建的数字经济创新基地所具备的区位优势。该基地用于引进培育数字经济类的高科技项目、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高成长性项目和相关产业研发机构,计划建设综合服务科研楼、独立研究院、专家公寓、创业孵化区4个区域。

  建设基地、谋划园区是打造区域数字经济新高地的重要举措。天衢新区谋划建设数字经济创新基地以及中元科技创新创业园、跨境电商产业园、百仕达地标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等多个特色园区,充分发挥数字经济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几年的砥砺前行,德州数字产业化亮点频现:山东有研半导体获省级雁阵型产业集群领军企业,德州集成电路材料产业大脑入选省级入库培育名单,天衢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入选省级特色产业集群。

  产业数字化加快“上云用数赋智”进程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有“从无到有”的新兴产业建构,也要有即有产业“从有到优”的重构。各地要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加快“上云用数赋智”进程,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位于宁津县的山东布莱特威健身器材有限公司,去年投资5000万元启动了智能化升级项目,对原有设备进行数字化改造,并新上智能控制系统。项目今年3月竣工投产,原材料利用率提高了8%,生产周期缩短了10%,产能提高了30%。

  宁津县聚焦“一金一木”优势产业,以智能化、数字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在线上建立模型,集合了智慧工厂、产业分析、生产情况、应急管理等,可实时管控企业生产状况、了解生产信息,目前全县有100多家企业完成了数字化诊断和智能化改造。

  “用云量”能够有效反映数据在“云”上存储、输送、加工、应用等全过程中的投入和消耗,折射出数字经济的活跃情况。我市在全省首发工业“用云量”指标体系,将“上云”企业数、云服务虚拟处理器数、数据存储量等内容纳入动态监测和工业运行月度统计,鼓励企业“上云”“用云”。今年前4个月,全市“上云”企业8703家,同比增长104.10%;新增云服务虚拟处理器115489个,同比增长27.63%;数据存储量达82459TB,同比增长37.58%。

  我市聚焦数字化转型中企业“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问题,在全省率先建立首席数字服务官制度,300余名首席数字服务官实地走访企业,精准诊断并解决痛点、难点问题,累计深入300余家企业,提供解决方案100余个。实施“工赋德州”专项行动,“一月一行业”举办数字化转型现场会、供需对接会,“一链一平台”引领产业链供应链融通对接,“一县一标杆”示范带动区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德州数字经济家底更加坚实:连续3年跻身中国数字城市百强榜;累计培育省级“数字经济总部”5个、数字经济“晨星工厂”271家、DCMM贯标试点企业129家,数量均列全省第1位,省级数字经济领域试点示范聚集区实现县市区全覆盖。

  数实融合,以“智”提质。德州新质生产力动能充沛:今年一季度,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上企业达174家,实现营业收入71.08亿元,同比增长23.82%,其中集成电路产业规上企业达11家,实现营业收入18.45亿元,同比增长40.65%。

  □本报记者 唐晓颖

热点新闻
滚动
山东德州: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山东青岛:每斤不到1元,“吃瓜群众”有口福!
山东薛城:打造城乡养老服务网 让老人老有所养
京台高速黄河特大桥正长高
农文旅融合发展,齐长城脚下这个村成打卡胜地
济南:亩产收入最高能达万元 养殖户探索“鹅藕虾混养”新模式
山东日照:农光互补绿富同兴
德州夏津黄河故道椹果生态文化节开幕
潍坊市潍城区:打造“家门口的老年大学”
“德州标准”走向世界
德州:与时间赛跑 重点项目高效推进
山东滨州:畅通物流通道 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更多
济宁经开区:创新提质 产业赋能
济宁经开区:创新提质 产业赋能
山东潍坊:精彩非遗展示 吸引游客目光
山东潍坊:精彩非遗展示 吸引游客目光
【于燕说电影】女性成长电影:苦难浇灌的墨西哥玫瑰弗里达
【于燕说电影】女性成长电影:苦难浇灌的墨西哥玫瑰弗里达
青岛海洋旅游开启“联合运营”
青岛海洋旅游开启“联合运营”
山东德州:数实融合 以“ 智”提质
山东德州:数实融合 以“ 智”提质
山东济南:中考今日“火热”开启
山东济南:中考今日“火热”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