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从地下走到地上
后期还出现了联排房
随着焦家遗址的深入发掘,考古人员对鲁北地区聚落结构的认识也在不断更新。唐仲明介绍,焦家遗址房址的年代跨度据粗略估计大概相差四五百年,这期间人们不断学习,居住舒适性显著提高。除了房屋结构由半地穴式到地面式的变化,还从早期单间房向后期联排的房子转变。唐仲明推测,每个联排的房子居住一个小的家庭,比如一家三代在一起,而一组房子则可能是血缘比较近的一群人住在一起。“现在材料刚发掘出来,还未深入地做一些空间的、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还没有确切结论。但从房子的结构、布局都能提示我们当时的社会分层复杂化等问题。”
在房屋朝向上,早期门道朝西朝北较多,当时是半地穴式,人们的居住方式和动物差不多,下面挖个洞,上面盖点茅草,面积都很小,大概三四平米。到了晚期,房屋门道统一朝南,出现了十几平米的大房子,在房间里面还发现了烧土面,也就是灶址,说明这时居住更加规范,划分出做饭、睡觉的地方。唐仲明还提到,墓葬区和居住区是分开的,北区居住区比较多,而南区墓葬比较多。并且墓葬和房址有一点早晚交错的关系,但不排除有些房址和墓葬是同时期的可能。
在焦家遗址上,一条壕沟引人注目,壕沟用来防御,象征着阶层分化。从纵切面上,能明显看出下层是黑土,而上层为黄土。唐仲明解释,在早期人们挖完壕沟过不了几年就会淤积夯土,逐渐填平,这时人们就要清淤把壕沟重新挖出来。当时人工清淤的痕迹现在依然能看得很清楚。后来大汶口时代的人走后,慢慢水就干了,壕沟逐渐填平。而黄土是壕沟彻底废弃后,刮过来慢慢覆盖形成的土层。在壕沟上层即黑土上层,还发现了汉代遗迹,在黑土下层是大汶口时期的遗迹,上层的黄土则是近现代的土层。(完)
欢迎广大网民为中国网山东提供新闻线索,积极投稿。中国网山东热线电话:【0531-88556593】 投稿邮箱:zgwsdchina@126.com 中国网山东微博:http://weibo.com/aixinqiye 微信公众号 :sdpdchina